《苏东坡传》:宽恕他人,不是懦弱,也不是没有底线,而是让内心重获
年轻时,苏东坡和章惇是至交好友,俩人意气风发,交情甚好。
那时候,富有才华、豪气大方的章惇正是苏东坡所喜爱的那一类人,他们经常相约一起游山玩水。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章惇却成为苏东坡后半生宦途上的克星。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随着章惇官位的高升,因为和苏东坡政见不和,当章惇升至宰相之位时,他已变成一个心狠手辣的政客。
当时,年轻的皇帝听信奸佞小人的谗言,罢黜、监禁、贬谪的圣旨简直密如雨下,章惇对很多朝廷儒臣加以陷害,其中就包括苏东坡和苏东坡的弟弟苏子由。
章惇对苏东坡兄弟苛酷无情,在苏氏兄弟流放时,章惇都不愿意他们有个舒服的住处。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章惇首先向苏东坡开刀,苏东坡成为被贬到广东高山大庾岭以南的第一人。
于是,当时五六十岁的苏东坡必须跋涉一千五百里路,从中国北部去往南部。
但尚未到达,途中就已接连三次被降职,改派去惠州,但在到达之前,他被第四次降职。
当地百姓看到这位大诗人时倍感惊讶,不知他为何被贬到这个地方。
由此可见章惇对苏东坡的恨意之大,然而,这还没有结束。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当苏东坡以为晚年可以在惠州安居下来之时,他又被贬出中国本土去了,被流放到儋州,也就是海南省。
这次被贬的缘由,据说是苏东坡曾写了两行诗,描写在春风中酣睡,一边听房后寺院的钟声,章惇听说后认为苏东坡过得蛮舒服,于是把他贬到海南岛。
但那时的海南岛是个十分荒僻的地方,在被困难折磨的数百名官员中,只有苏东坡一人被贬至此。
可以说,被流放到儋州仅次于死刑。
好在苏东坡那不屈不挠和达观的人生观,最终让章惇和其他敌人无奈他何。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终究,天道公允,造化弄人。
后来,新皇太后摄政,所有受迫害老臣一律赦罪,而那些奸佞小人被放逐,包括章惇。
苏东坡被召回,升了官,也恢复了完全的行动自由。
章惇的长子章援,也算是苏东坡的门生,他知道自己父亲对苏东坡的所作所为,也知道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随时有再度当权的可能。
他想探寻一下苏东坡的态度,但又不敢去拜访,于是写信请求苏东坡对父亲网开一面。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面对一个曾在自己危难之时落井下石的仇人,如若常人,心中怎能没有怨恨呢?但苏东坡却回信说:
“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故无所增损也。”
可见,苏东坡并没有像常人那样心生仇恨,而是念及与故友的旧情,并不跟章惇斤斤计较。
当听到章惇被流放的消息时,苏东坡让他保重身体,还送去一个药方。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为官时的章惇一心报仇,怕不把敌方斩草除根,担心有一天他们会东山再起;而苏东坡并没有耿耿于怀,他选择宽容和饶恕昔日迫害自己的政敌。
往事随风,就此放手,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格局啊!
正如苏东坡所说:
“但以往者,更说何意?”
对于以前的事情,再说还有什么用呢?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有句话说得好:“人,要记事不能记仇。记事可以增长知识,记仇却会增加烦恼。”
如果太过计较别人的过错,往往受折磨的只是自己。
何不放手,放下心中的执念,给自己寻得一条生路?
恕人就是恕己!
宽容别人,不是懦弱,而是放过自己;宽恕错误,不是没有底线,而是让内心重获自由。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从苏东坡的出生写到离世,从家庭生活写到社会活动,展现苏东坡的生活历程。
他虽然文章闻名天下,但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官海沉浮,起起落落,但他终不改乐观的天性。
在苏东坡眼里,天下没有一个坏人,他曾对弟弟苏子由说: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
生活不易。
余生,愿你我都能拥有苏东坡那豁达的胸襟,轻松自在,潇洒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