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认知是“灰度”的吗?

2021-01-24  本文已影响0人  润东成长

这是我的第64天学习分享 | 人生算法 Day11


不知道你上学的时候,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每次对答案之前,班里的同学总是会分成“AB”两派,老师问,这一题选什么呀?就听到教室里面,一波一直喊“选A”,另一波一直喊“选B”。就在一顿争论不休之后,结果尴尬的是,答案选C。

有句老话叫“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世上绝大多数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是很多的因素糅杂在一起产生的。


一、灰度认知,黑白决策

这八个字怎么理解?还记得“认知闭环”吗,它包括感知、认知、决策、执行,到了每一个阶段,就要及时切换到对应阶段的状态。我们之前说的直觉思维,通常跳过了,认知和决策这两步。那么到了理性分析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要做到:

在认知(分析)阶段,不断发散思维,考虑各个维度的重要性;在决策阶段,我们要像一个将军一样,果断地排版,不拖泥带水。

那么如何进行灰度认知呢?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达利欧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发。

【可信度加权】

在2012年,桥水基金内部关于“欧洲央行是否会加印更多的钞票来购买债券”内部产生了较大的意见分歧,大家各有各的理由。于是,达利欧采用“可信度加权”的方法:他把每一个人按照进行意见权重的加权,然后用票数*你的权重,就是你的加权票数,最后把两方的加权票数累计计算就可以了。

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都可以借鉴这个思路:比如在选购东西的时候,也可以根据不同指标赋予权重,然后选择自己心目中分数最高的。

认知有进步了,可是很多人看到了“决策时立刻拍板”,就容易陷入极端——武断。


二、武断:自我批判的“双我思维”
武断和果断不一样,武断通常伴随着高风险。

那么如何克服“武断”呢?

  1. 第一步,“单我思维”变成“双我思维”。避免因片面角度造成的冲动性行为。

富兰克林的“道德代数法”值得我们学习一下:

首先,在一张纸上分左右两栏,左半部分写赞同的意见,右半部分写反对的意见。写完之后,相当于把自己矛盾的意见整理出来。同时,根据手上有哪些可以打的牌做盘点。
接下来,确定各个意见的重要程度(权重分配)
最后,计算左右两边的分数,根据得分高低,做出决策。

  1. 第二步,复盘时要正确地评估决策。决策和结果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还包括环境因素,运气因素等等。复盘重要的是区分哪些是运气成分,哪些是应该分析的决策水平成分。

  2. 第三步,不断迭代。我们可以利用贝叶斯定理,先预判一个估值,之后不断修正这个数值。就像我经常分享的一个观点:“先行动起来,你就战胜了一多半的人;然后我们在行动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即可。”

以上是我今天的学习分享,希望对你能有所收获。我是润东,和我一起,向上生长。


双我思维.jpg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