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路菜》
2023-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笨读木心
路 菜 木 心 从前大凡旅行 路上吃食自理 家里有人出门 就得早备路菜 重要的是汤料 香菇虾米京冬 那叫麻雀脚者 笋的嫩枝晒干 主菜当然火腿 酱鸡腊鸭之类 特制一种腌物 号称家乡肉也 后来上海流行 肉松熏鱼糟蛋 美味而且方便 不必劳神费心 可奈回想路菜 毕竟醰醰有味 人生在于体会 今时哪及昔时 ——选自《云雀叫了一整天·甲辑》 醰醰(tán tán):意为醇浓,醇厚。出自《文选·王褒》: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木心在诗文《少年朝食》(云雀叫了一整天·甲辑)中也有此句:犹记四季应时的早餐,若《文选》王褒之赋曰:良醰醰而有味。 整首诗前部分改写自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的<路上的吃食>,后部分为木心的感喟,“今时哪及昔时”,非常符合木心那种旧相册里旧情人的模样。这首四句一节,一句六字的诗歌,节奏轻快鲜明,轻诵时仿佛吃了一块微烫而滑的白豆腐,说唱般一字一字接连蹦跳出口唇,有酣畅之感。 “交通不便的年代,人们远行时会携带能够长期保存的食物,它们被统称为路菜。路菜不只用来裹腹,更是主人习惯的家乡味道。”这句《舌尖上的中国》的台词,配上好似香味扑鼻的背景音乐,成为“路菜”这个名词的最好诠释。汪曾祺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中国人爱吃,自古有“民以食为天”的说词,人间的温情暖意都隐在一碗吃食里;他乡纵有当头月,难比家山一盏灯,故乡的味道熟悉又顽固,中国人恋家,安土重迁,到了迫不得已外出谋生时,“路菜”就成了旅途裹腹和家乡绵长滋味的维系。从古至今,人们跋涉的脚步从未停止,路菜跟随着人流转迁徙,始终带着老家厨房里氤氲的烟雾和家里人手上的温度,到了旅途过半,饥饿和思念同时侵袭,让人孤寡落寞时,拿出路菜大嚼大吃,于是又可以风生笑语,对着同伴,也像是对着自己说:吃,吃饱了不想家。

动动小手点个在看呗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