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悲观~妈妈影响力的【摘抄】

2021-04-09  本文已影响0人  定能梦想成真

本文节选来自【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案例:

孩子解释风格的来源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它与孩子的母亲有关。

下面看看西维亚在她8岁的女儿玛乔莉面前的反应。她们母女正要进入停车场中的车子里。在听她们的对话时,请特别留意西维亚的解释风格。

玛乔莉:妈妈,我这边的车门被人撞凹了一块。

西维亚:该死!你爸爸会杀了我的!

玛乔莉:爸爸叫你把新车停得离别人远一点的。

西维亚:该死!这种倒霉事总是发生在我身上。我真懒,不想抱着大包小包地横穿整个停车场,我总想少走几步路。我真是笨死了。

西维亚把自己痛骂了一顿,她的女儿在旁边一字不落地都听了进去。不只是骂的内容,就连骂的方式都是不好的。玛乔莉听到妈妈闯祸了,妈妈很笨、很懒,一直都有坏运。这已经够糟了,但西维亚说话的方式比内容更有害。

玛乔莉听到的是对这件坏事的四种解释。

1.“这种倒霉事总是发生在我身上。”这是永久性的解释,西维亚用了“总是”。西维亚的解释也是普遍性的,“这种倒霉事”,而不是“被撞”这件事,西维亚没有将这件事界定在一个范围内。她的解释也有人格化的特点,“发生在我身上”,不是发生在任何人身上。西维亚把自己作为一个受害者跳了出来。

2.“我真懒。”懒是永久性的人格特质。懒在很多情况下是有害的,所以是普遍性的解释,而且西维亚把它人格化了。

3.“我总想少走几步路”是人格化的、永久性的解释,不过它没有普遍性。

4.“我真是笨死了”——永久性、普遍性,以及人格化的解释。

玛乔莉听到她母亲对一个坏事件的四种非常悲观的解释,她学会了用这种风格来看待世界。

每一天,玛乔莉都听到她母亲对发生的事情以永久性、普遍性以及人格化的方式进行分析。玛乔莉跟着一个对她最有影响力的人学习对事件的解释风格:坏事是永久的,会伤害到每一件事,而且都是自己的错。

小孩非常注意父母的言行,尤其是母亲对情绪化事件的解释。小孩会问很多“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们要得到对周边发生的事情,尤其是社会生活的解释。一旦父母变得不耐烦,不再回答孩子永无止尽的为什么时,孩子就从别的地方去寻找答案。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仔细聆听大人对某一件事的解释,而在我们平常的说话中,大约每分钟都有一次解释,只是自己不自觉而已。你的孩子对这种解释会一字不落地听进去,特别是对不好的事情的解释。他们不但听,而且还会注意到这些解释是永久性还是暂时性的,是特定的还是普遍的,是你的错还是别人的错。

我们给100个儿童以及他们的父母做了解释风格测验。母亲的乐观程度跟孩子的极为相似,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我们很吃惊地发现孩子的解释形态跟父亲的不相似,母亲的跟父亲的也不相似,这表明孩子主要学习了母亲对因果关系的解释风格。

这个研究引发了一个问题:解释风格是遗传的吗?我们会像继承聪明才智、政治思想、宗教观点一样继承解释风格吗(同卵双生子的研究显示,不在同一个家庭长大的双胞胎,也有着非常相似的政治观点、宗教信仰和智商)?我们发现解释风格不是遗传来的,因为母亲的解释风格与儿子的或女儿的相似,而父亲的跟谁的都不相似,这与一般的遗传模式不太符合。

为了确定这一点,我们用比较直接的方式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测量从小被收养的儿童,研究他们的乐观程度与其养父母和亲生父母的乐观程度的关系。如果从小被收养的孩子的乐观程度与他们养父母相似,而与他们亲生父母不相似,那么我们的观点就是对的,即乐观是学习来的。如果孩子的乐观程度是与他从未谋面的亲生父母相似的话,那么乐观至少有一部分是遗传来的。

读后感:

1.孩子的性格受母亲影响最大。

2.乐观的性格是可以后天学习得来的。

3.父母的一言一行,决定了孩子的行为和人格的形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