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薄》
之前就听说《浅薄》这本书很有前瞻性,但那个时候好像已经买不到了,就一直搁置。最近找了个机会去图书馆借书,就把它给借了,花了两天的时间把它读完。
互联网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它确实完全影响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联网,即使我们不用手机,但就只是仅仅听到断网的消息都好像能让人焦虑。
从自身出发来看,也能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下表现出来的缺乏耐心,焦虑,不专注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对知识,信息的广度,但却影响到了我们对知识的深度思考,我们正变得想要越来越快的获取信息,并浅尝辄止。甚至到了现在的记忆外包,把我们要记住的东西都交给互联网,而我们要做的就只是要记住目录,然后到时去索引就行了。
与其限定说互联网对人的影响,不如扩大范围来说工具和人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如何看待这种人和工具之间的关系?如果它只是工具,那么我们只要使用它就行了;如果它将来是能取代人类的,那么是不是人类就在那个时候变得可有可无?因为它已经跟人类同等价值了。
我们确实要承认,表面上我们似乎是在使用工具,但与此同时,工具也在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就像写作的人,一支好笔和一张好纸可能更会带来不错的写作思维。同样的,我们可以说我们用Markdown是因为能让我们更专心于创作,不需要去考虑样式等优点;我们也可以说是Markdown让我们思考在写作的时候去考虑段落的篇幅,分层等,从而让我们写出了符合Markdown体验的内容。而这些东西在我们传统用笔写的时候,是可能不会去考虑的问题。
书中说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互联网之所以能改变我们的思维和认知等,都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具有可塑性,从神经学上来说就是“我们想什么,就会变成什么”。以至于即使在没有互联网的环境下,我们仍带有在那种环境下的焦虑等反应。
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有互联网依赖了,之前有个段子:在小学的时候,社会上一直在宣传戒网瘾,但后来这个声音就没有了,因为大人们自己也开始沉迷于网络了。似乎决定一个事情的对错是掌握在有发言权的人手上的,而小孩没有发言权。
互联网如此迅速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广度,但也让我们的思想缺乏了深度,我们知道得越多,也就不知道得越多。但这到底是好的还是不好?还是说因为符合了现代的发展需求,所以是好的?我认为对这些事物还是要保持一颗脱离心,就是不要陷入的过深而随波逐流,互联网里纷纷扰扰的声音何其多,容不得我们静静地思考,我们认同一个人,究竟是他说得对还是他说出了我们想要听的?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怀疑,去在某个时候把自己抽离开来去看待问题。
摘录
-
我们的工具“增强”了人体的哪个部分,哪个部分最终就会“麻木”。
-
互联网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只是为了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
世界上有大量的肉体化石,但没有思想化石。
-
靠阅读获取知识的人貌似知识渊博,其实很大程度上一无所知,他们的大脑将会装满对智慧的自负狂妄,而不是装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