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故事(二)

2020-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龙渊客

朱厌——恶兽

来自于《山海经》中《西山经》

文曰:

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即:鹿台山西边的小次山上,生活着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猿猴,但头是白色的、脚是红色的,名叫朱厌。后人认为,它就是现在的白头叶猴。因为头部毛发皆白,故被古人视为不祥。它和岛奚一样,也是兵乱的征兆,如果出现就代表会硝烟四起,天下大乱。

此外,郭璞《图赞》:“凫篌朱厌,见则有兵。类异感同,理不虚行。惟之自然,厥数难明。”

这里,朱厌被认为是恶兽的最主要原因是——见之则大兵。这里和古人的朴素观念有关,即“朱”的寓意。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人类对于动物、植物、颜色的分类,通常是基于一种相关的联想模式,而这正是巫术的原理。颜色也是符号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

比如一个最简单朴素的道理:看到红色,我们就会极为正常地联想到血液,进而会是死亡,当然太阳的光芒也是红色,所以它又承载了光明的特性;但对于朱厌来说,“朱”字所代表的寓意,可能取自于前者,“朱”为“赤”意,与“血”有关。在古代冷兵器战争中来说,战斗流血必然在所难免,而又是战况极为惨烈之时,也常用“流血漂橹”、“龙黄玄血”来形容这些在战争中血流成河的惨烈景象。实际上,鲜红的血液侵染在大地之上,便与死亡有了直接联系。所以,朱厌其名,反应了对于战争以及兵戈的直接感受——厌恶。

欢迎关注公众号:渊藏,期待我们的相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