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鸡汤,是为了暖心还是逃避?
文 / 米娅
1.
我对于文学创作的态度,从目前的角度来讲还是相当明确的。一句话概括就是:只讲都市小言情,不讲宇宙大道理。
出了三本书,没有一本是心灵鸡汤。有读者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不能自己年纪轻轻资历尚浅就跑去报复社会误人子弟。
心灵鸡汤被归为“社科”类,并非“文学艺术”。你仔细往下数数,又能分出许多种:爱情鸡汤,生活鸡汤,职场鸡汤,青春鸡汤......
然后你就能粗略而信口开河地为它们其中的大部分(当然,有小部分是精华)做出一个定论,鸡汤类散文的特点就是:文笔烂、故事情节散、道理一个却要用一堆废话与修辞来进行围攻式叙述。
而它唯一的贡献便是:给那些不会写作又想要写书的作者们找到了一条活路。
喜欢读鸡汤的,主要是无大脑人群。而稍微有点儿大脑又没什么良知的,都跑去忽悠销量忽悠无脑人群去了。而剩余的有大脑有小脑又有良知的,都藏起来坑哧坑哧写故事,以此保卫人民心智。
知道为什么心灵鸡汤近两年铺天盖地么?因为市场带动,大量此类书籍畅销,而想要以此为出路的作者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烂,社会导向越来越偏离,读者的判断力被带到了阴沟里。说白了就是跟风,中国读者的思想没那么独立,还处于“社会是个大熔炉,融不进去只会被孤立”的概念圈里。
雷军不是说么,站在风口上猪都能够飞起来,没错,要恭喜她们,成功地飞了起来!
2.
作为心灵鸡汤类的作者,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资历尚浅的二十出头小青年。写一本书,飘飘然,以为自己的某种观念能够根深蒂固拯救读者们那一颗颗玻璃心,以为自己化身亚里士多德宇宙战士,拯救大家于生命的水生火热,然后就再写,周围的人也学着他写。
简简单单的一个道理,大家玩儿命编编编,举出无数个例子,用无数种催人泪下的比喻来煽情,结果就是:你们说了一堆废话,而道理还是那个简简单单的道理,没有因此而变身,也并没有突破自我开出任何花朵。
二十多岁,大多是90后,80后。70后、60后写出来的还挺有说服力,毕竟生命已经被沧桑覆盖过了一部分。这世界上唯一不能学习的便是经历。因此他们更有话语权。
而更年轻的鸡汤作者们,你们试图引导读者,岂不知自己的三观还没健全,80、90后,从出生开始生活美好不愁吃穿,可能至此最最地动山摇的劫难就是失恋。所以你们,有什么权利来谈论人生?
你们不小心就将读者们引入了麦子地。读者们毫不自知啊,还以为跟着你们能够集齐七龙珠,召唤高智商神龙!而鸡汤作者并不会怀有悬壶济世的想法,他们也都是逢场作戏。
所以走鸡汤路线的作者们,请你们明确,心灵鸡汤不是文学,你写一百本也只是个作者而已。
有人会说我自高自大看不起人,虽然自己也没多好,但对“恶势力”嗤之以鼻的权利还是有的吧?!如果我拥有十滴血来攻击鸡汤文,我愿意将它们一次性用完。
3.
如果你爱极了读鸡汤文,说明你不够智慧;如果你一味依赖于它,说明你蠢。你需要以别人的感悟作为指导,你完全不善于自我思考,更没勇气自我醒悟。
鸡汤文不过是告诉你,别再垂头丧气了,你看看,还有那么多和你一样倒霉的人,挺直腰板儿慢慢儿来,一切就都会好起来的!
你以为追了鸡汤积攒足够的能量你就能羽化而登仙了么?nonono!你只会越来越蠢,因为你自我思索的能力逐日退化!
再之后,你就成为了社会教化下的成功产物——脑残。
说好听点儿,心灵鸡汤不过是你救赎自我空虚与软弱的利器,不过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自欺欺人。然后呢?就没有了......你的灵魂不可能因此得到升华,因为这多多少少是别人的感悟,再者说,作者自己有没有感同身受过都不一定,放到现实中,更是卵用没有。遭遇状况,你就是让作者自个儿按照书中的步骤去一思二考三处理,他都不一定应付得了。
鸡汤最大的功效就是制造正能量幻觉,在这一点上 ,和吗啡的作用很像。给你短暂的安慰,可你的生命绝不会因此而变得丰盛,只是浪费!
所以你就能看出,依赖心灵鸡汤并引以为傲的都是“人生迷茫狗”。不愿意自我突破,只盼着从他人那里得到方向与能量,然后继续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感叹“世界绝美,纯真无暇”。
生活就是这样,你从别人的经历中永远学不到自己欠缺的东西,而如果你一味注视别人,你的生命注定了无法深刻。
如果你真的喜欢心灵类读物,建议读些有深度的,至少是真正受过生活历练的作者写的。
至于鸡汤作者们,我想对你们说:就算再多人骂鸡汤也还是有很多人去追,所以请你们大胆往前走,虽然还会有更多人对你们冷嘲热讽,但也会有更多的人爱你们!
最后一句,没有亲身经历过的心灵鸡汤,等同于精神掠夺与嫖娼。
祝大家早日善知。
(可能会有人说:你这不就是鸡汤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好吧,这次我认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