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五十岁的我自学包饺子
也许是一直住在南方的原因吧,只会包馄饨而不会包饺子。
近年来,菜场里卖馄饨皮的地方多了许多新品种,有各色形状的面条,也有了饺子皮。以前没有弄过饺子,也不会,就懒得去学了。
儿子结婚后,因为儿媳妇要吃,曾经也买过两次饺子皮,却一直没有去向专家们请教,也没有用心探究,前两次的饺子结果是:
第一次包好的饺子样子还行,但皮厚馅少,出锅后一个个都是肚子瘪瘪的,一口下去一个都是皮,呵呵,自然没有常吃常包的馄饨好吃,于是自认失败,好久不再提饺子的事。
第二次尝试包饺子时就吸取第一次的教训,想方设法在饺子皮里撑了许多馅后把它包起来,嘿嘿!当时也包了20来个形状各一的饺子,但没有用心发现整个过程中的要点,因为我已经习惯包馄饨吃,对包饺子没有用心。
今天是第三次包饺子,因为孙子他妈昨天又馋别人家的饺子吃,我就答应今天再试试。
于是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包了。今天还是本着馅多开始包第一个饺子。拿着这比馄饨皮小又厚的皮,又放上了比平时馄饨馅还大三分之一的馅,开始想起办法来,对!就是一个办法,“聪明”的我开始拉扯饺子皮,边扯边把皮的边缘蘸水,最后想办法包起来,结果是怎么也包不起来了,皮散了,馅露了,失败!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继续努力!
拿起第二张饺子皮,厚实的很,刚才包了馅再扯的边缘显然软了,容易包了,那我就先把皮全部挤压拉扯一下试试看,于是我就开始给饺子皮做起了全身的伸展运动,果然皮变得大了薄了而且软了,再把一大块馅放好,边缘用水蘸一下,大大的馅被我运动过的皮稳稳当当地包了起来,边缘再用力压成花边,哈哈!成了!
虽然样子不咋地,(刚才在朋友圈被同学笑不如她小时候包的)但我突然觉得这个饺子有着爱因斯坦的第三张小板凳的风采呢!
终于包成了像饺子的饺子,一个饺子一个样,每一个饺子都是不一样的,但我发现包饺子的关键就在于在包馅之前一定要帮现成的饺子皮做一下伸展运动[呲牙][呲牙][呲牙]。于是,一盘有点样子的饺子鼓着肚子站在盘里等待下锅了。
烧饺子了,熟不熟又是个问题,看着锅里的饺子翻腾着翻腾着,一遍,两遍。开始一直是瘪的,那肯定是还没有熟吧,继续用心看着锅里的饺子变化。思绪随着饺子的翻滚而翻滚,一直看着饺子的变化和馄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第一锅是着重看形状,直到我确定饺子烂熟才起锅,第二锅就注意烧开后加水次数和形状变化,第三锅就变看变记录。
下了三锅饺子过后,我发现:饺子熟不熟就看肚子鼓不鼓,饺子熟不熟还看皮儿皱不皱,饺子熟不熟当然还能尝一尝,呵呵,开吃!(好友留言:饺子烧开后加水三次烧开就可以了,看来我自学时的注意重点还是对的,有点小激动。)
现在想想,包饺子这种事人家五岁就会,我直到五十岁才学,其实只是我一直习惯了自己的习惯不想改变而已。
想想似乎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也是这样,不是学不会,而是习惯了习惯不思改变,不是学不会,而是没有用心去学,因为现在学习的方式有很多啊,这不,刚才我一发朋友圈,好友们就支招了。
看来不管学什么,只要开始就不晚,只要用心都不难。
活到老学到老是现在必须的养老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