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日志六十五:我眼中的心理学之心理学不同视角的假设先行

2023-10-29  本文已影响0人  流动的温暖

前面分享了六种心理学的不同视角:生物学、认知、全人、行为主义、发展和社会文化视角,心理学家利用科学实证研究方法从不同视角解释了有关人类的心理与行为。视角理论的观点都是在假设先行的前提下提出,经过收集客观证据;分析结果,接受或者拒绝假设;发表评论和重复检验结果以后,成为理论指导应用于实践。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多视角,哪个对哪个错?这些不同视角可以解答所有心理和行为问题吗?首先回答第二个问题,不能,有些问题目前还不能用科学方法解答。比如,一个人活着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第一个问题,视角没有对或者错之分,只有在不同空间时间不同情境下的适用还是不适用之分。如果某个视角解决不了心理问题,可以尝试换一个视角来看。如果所有的心理学视角都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那时间也会带走一切。

        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种心理学信息爆炸,每个人都是心理学家,那怎么判断哪些是科学心理学?哪些是伪心理学?可以利用六种批判性思维技能:

1、观点的来源是什么?

比如,有家长提出假设:孩子要听家长的话才有出息。

2、这种说法是合理的还是极端的?

孩子要听家长的话,合理性在哪?这是家长自己的经验。极端性在哪?这只是家长自己的经验。

3、证据是什么?

是自己的经验之谈?还是看到某个孩子听了家长的话有出息?

4、结论是否会被偏差污染?

我们受情感偏差和证实偏差的影响:情感偏差,是对我们亲近的人和对陌生人有不同的结论出现;比如,你家孩子听话,我家孩子不听话;证实偏差是倾向于记住证实自己信念的事件而忽略或者忘记相反的证据,比如,只看到某个听话的孩子有出息,看不到某个不听话的孩子有出息。

5、推理过程是否避免了常见的谬误?

比如,只看到孩子不听话的一面,没有看到孩子听话的一面。

6、这个问题是否需要多元化的视角?

比如,从哪里学的不听话、个体的性格特质、时代的发展变化。

      面对各种爆炸式“观点”,最重要的是个体意识到或者知道无论是他人的观点还是自己的观点都有假设先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