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国 上海
上海建立在平均海拔4米的冲积平原上。长江在吴淞口接纳了最后一条支流后汇入东海。一个世纪前,上海的价值从这里被发现。前方的海洋,让上海与世界相连;身后的长江,能够深入中国广阔的腹地。通达是这座城市最原始的资本。
临江而建的20多栋西式建筑是外滩最显眼的标志。曾经,中国近一半的财富被外滩揽入怀中,但它所拥有的仅仅是1500多米的江滨地带。外滩的前身是一片泥泞的浅滩,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迫成为开埠通商的口岸。来华的英国人一上岸就看中了外滩,它的历史在这一刻发生转变。
气象信号塔位于外滩的南端。19世纪末,这座信号塔通过悬挂不同的旗帜,为船舶提供气象信息。信号塔的顶部曾经有一个巨大的黑色铁球,12点整,铁球准时落下,那一刻,人们同时按下钟表校准时间。海关大楼上的大钟从英国远道而来,并设置为东八区时间,也就是后来的北京时间。那时的世界处在全球化的开端,上海率先使用统一的标准时间,跟上了世界的步伐。
汇丰银行大楼是白色穹顶的。源于罗马建筑美学的三段分化设计,使整栋大楼庄重而不失典雅。这种通过稳重的建筑外观增强储户安全感的方法,今天的银行大楼仍在使用。南京路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租借时期,南京路只是一条小土路,英国人喜欢在此遛马,人们就把它叫做“马路”。从马路起步,中国人奔跑在近代化的道路上。上海的第一盏电灯、第一条有轨电车,就诞生的南京路上。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前身是一座发电厂,上海华界的第一盏电灯就是由它点亮。老厂房的巨大空间,最适合装下当代艺术的奇思妙想。古老的建筑被重新利用,而一些传统的行当在岁月打磨中重焕生机。造船,是上海的家传技艺,黄浦江畔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近代造船厂。如今,几乎所有种类都可以在上海建造。载重量32万吨的巨型原油船在外高桥船厂2号船坞建造,造价接近8000万美元。
建筑是岁月的时钟,融入一座城市古老的生活秩序,辗转不同的楼宇,感受乱世之中的城市胸襟。老房子,看得见风景,更看得见传奇。上海常以新鲜的面貌示人,实际上,它收藏着不少时光印记。豫园是在上海闹市区隐藏着的精致的江南园林,在繁华的都市生活圈的裹挟下,它却充满了山林野趣。豫园的热闹在元宵节被推到极致,生肖彩灯是豫园灯会的主角。跟随着人群前进,前往熙熙攘攘的九曲桥。民间传说,鬼怪只能走直线,新年到九曲桥上走一走,可以躲避鬼怪,去掉晦气。
摩西会堂旧址常常吸引外国人驻足,院子里的墙壁上,镌刻着一万多个名字,这是一群曾经在上海生活过的犹太人。摩西会堂是当时他们的宗教活动中心。二战时期,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3万犹太人辗转来到上海,这里是当时唯一不用入境签证的避难地。“风雨同舟” 纪念雕像定格了一个感人的瞬间,一个上海女人为犹太女孩遮风挡雨。一座城市,抚慰了一个民族的颠沛流离。
上世纪90年代,浦东的陆家嘴接过外滩的财富接力棒。金茂大厦是陆家嘴第一栋超过400米的建筑。修长稳健的外观,酷似中国宝塔,八角形的建筑样式,楼高88层,中国人钟爱的数字,在设计中被反复使用。将中国情怀演绎得淋漓尽致的是一位来自美国的设计师。在金茂大厦的云中步道上,一群挑战者正在尝试云端漫步。他们身处的无护栏步道,距离地面340米。可以想象,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心悬一线的绝妙体验。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顶部有一个梯形洞口,人们将它称为“起瓶器”。492米高的大楼好比一张风帆,越高就越招风。设计师大胆地在顶部留出风洞,让风从中穿过,以此降低风洞对大楼的冲击。
很快,环球金融中心的身旁出现了一位更高的邻居。上海中心大厦云端的世界,让我们重新认识这座城市的高度。这座大厦高632米,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建筑。超过50万平方米的室内空间,填满127层楼,整栋摩天大楼可以容纳3万人在此生活和办公。这是一座致力于降低能耗的高塔,大厦顶端的风洞口安装了270台风力发电机,用来收集高空风能,提供大厦部分照明用电。楼顶的塔冠部分,设计了螺旋形的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导入巨大的水箱内,供大楼循环使用。
这块寸土寸金的土地上,每一栋大楼都是站着的金融街。从陆家嘴辐射上海,这座城市的金融中心正在创造属于自己的时代。时光倒回30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茫茫田野,幸运地赶上了上海急速发展的契机。浦东,成为新的造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