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乡背井农民工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73338/8c0aee336921e910.jpg)
偶尔到农村走一走,发现偌大的村子静悄悄的,几乎见不到几个年轻人,能看到的大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和留守儿童,也有不多的照看孩子的年轻媳妇。
有一些人家的房子,长期铁将军把门,门框上褪了色的春联迎风飘扬,哗啦啦作响,院落里杂草丛生,有的草已经长得一尺多高,厨房顶上的烟囱好久没冒过袅袅炊烟了,看来主人很久没有回过这个家了。
田地里的庄稼,似乎只有老人还在上心照顾,常常弯着腰到地里转一转,除除草,施施肥,看看它的长势,关心着土地是旱了还是涝了,是该浇水了还是该打农药了。而现在很多年轻人大都不会打理地里的活儿,他们自小一直在上学,离开学校后,就一窝蜂去城里打工,没有摸过锄头,没有种过地,他们对自己父辈干的这些活,不再感兴趣,也不愿意学。
开始的时候,老人们一有机会,还不停地给孩子唠叨,土地是农民的立命之本,是命根子,什么时候都不能抛弃它,什么时候都有口饭吃。他们殷切地想把自己一辈子种地的手艺传给他们,可年轻人根本毫无兴趣,也无意听它学它,他们的观念已与父辈截然不同。老人们经过一次一次的挫折之后,觉得已经无力回天,无法左右他们的思想,尽管心有不甘,也只好默默地接受了现实。
事实上,年轻人在外面打工,一方面开阔了眼界,感受着外面世界的精彩,学习着一些新知识,领略一些新时尚,不再把自己整天捆绑在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另一方面,他们却下得了苦,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尤其在各种服务业中举足轻重,为城市的建设出了力,当然回报肯定比种地要好一些。
然而,年轻的农民工也有他们的无奈。他们住在条件简陋的城中村或者建筑工地,颠沛流离,居无定所,非常辛苦。他们的孩子正在上学阶段,有的还待在老家,无法得到父母的日常关爱和教育,亲情的滋养有所缺失,想在城里就近上学,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和高昂的借读费用,让他们望而却步。他们的父母已经年迈,行动不便,生病时的照顾和平常的赡养,也让他们颇为头疼,左右为难。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市场在确定着不同社会角色的定位,在自动调节着劳动力的流动方向,也在改变着人们的认知和想法。新一代农民工,其实很多人早已有其名,而无其实,他们已经不再从事农民的工作,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