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有毒
又是一年圣诞节,外国人的节日,孩子却念念不忘。离圣诞节还有十天,儿子做沉思状,自言自语:不知道今年圣诞老人会不会给我送礼物?
马上十一岁了,整天沉浸在童话世界中。童话世界犹如一个彩色的气球,童稚时期多编织几个无所谓,可随年龄增长,应该该懂得童话与现实的区别。
其实去年圣诞节时,这个彩色的气球已经被我扎过一针,原以为他从童话世界里回过神来,谁知他还是如此渴望那个已经碎了的童话气球。
事情从头说起,儿子幼儿园中班时,我看了一本关于孩子教育的书,其中里面就有一个细节:书中的妈妈每年假装圣诞老人给自己的女儿送圣诞礼物,女儿深信不疑,并为次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直到女儿上初中后,知道了圣诞礼物的秘密,但一直秘而不宣,继续享受着圣诞的快乐,妈妈也一直感受着孩子的快乐……
那个故事打动了我,同为母亲,我也想给孩子留一些美好的记忆,于是我东施效颦,开始给孩子送圣诞礼物。
第一次送礼物有点仓促,平安夜,公司开庆功宴,回家后都快十一点,孩子已经睡了。才想起忘记给孩子买圣诞礼物,超市也可能关门,怎么办呢?
忽然想起庆功宴上公司的一位大姐随手抓了几颗糖果塞到我手里,晚上不吃甜的,我顺带放进了大衣口袋。拿出口袋的糖,四、五颗毕竟太少了,怎么才能打造成圣诞礼物?看到一个正方形的装护手膏的纸盒子,我有了思路。
将糖装进盒子里,找了几张黄色的彩纸,用胶棒将其粘到盒子上,处理好接头部分,又找了支浅绿色彩笔,一面写上了“Merry Christmas”,一面写上“圣诞快乐”。最后从酒盒扯下一根红色的绸带,十字交叉绑在盒子上,并挽了一个歪歪扭扭的蝴蝶结,然后将礼盒放在儿子的枕头边。
圣诞节一大早,听到孩子激动的尖叫声:妈妈,妈妈――圣诞老人送我礼物了!光着脚把“圣诞礼物”拿到我跟前,一边摇晃,一边兴奋的嚷嚷道“会是什么呢?圣诞老人从国外赶来给我送礼物了?你有没有看见圣诞老人?我见过商场里的圣诞老人,但是没见过真正的外国的圣诞老人,每个小朋友都有礼物吗?……”
拆开盒子后一看只有几颗糖,他又发出新的疑问:“咦!怎么只有几颗糖?我看电视上的圣诞老人都背着一个大口袋。难道是因为我家太远、烟囱太小,圣诞老人背的口袋太大进不来?也有可能是中国的小朋友太多了,送到最后不够送?不过还好,我还是有礼物的,有可能别的小朋友还没礼物呢!……”
一会兴奋,一会质疑,一会自圆其说。几颗糖果,有如此大的魔力,居然让他兴奋一整天。虽然那些东西平时也吃过,知道是什么滋味,唯一不一样的是外面裹了一层西方节日的神秘外衣,却让他欢乐得无以复加!
从那以后,每年圣诞我都会提前准备礼物,糖果、巧克力、拼图玩具……感受着他心底喷薄而出的巨大欢乐,听他讲述着他们班谁谁收到了礼物,谁谁没有礼物,他是那最幸运的极少数之一。
逛超市时,他偶尔会质疑:“妈妈,你还记得圣诞老人送我的巧克力吗?怎么和超市卖得一模一样?”“哦,可能是路途遥远,圣诞老人带的不够,只好去超市买了……”
一直没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直到去年看《欢乐颂》时,才第一次意识到这样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高智商的安迪拥有强大的逻辑,她曾说过:多亏我小时候不看童话,童话故事很多逻辑不通……瞬间石化。仔细想想确实如此,圣诞老人真得通过烟囱进入各家各户,给孩子们送礼物?
去年圣诞没有再准备礼物,而是直接告诉孩子,圣诞老人都是由人装扮成的,西方的圣诞老人不可能来中国给你送礼物,你以前的礼物都是我去超市买的,趁你睡着放到你枕头底下的……
孩子听后,失望弥漫脸庞,眉间眼稍充满了不可思议,耷拉着脑袋,以前美好的让他回味无穷的圣诞节,像个彩色的肥皂泡,瞬间破了。或许他心底也有深深的遗憾,但从那以后,他再没提过圣诞节的任何事,我以为他忘了。
谁知今年离圣诞节还有十天,他再一次提起。我只好引导他,中国没有圣诞礼物,你想要什么我给你买。
他却反驳,自己买的有什么意思,我还是相信有圣诞老人,圣诞老人去年太胖了从烟囱里钻不进来。今年圣诞老人一减肥,又会从烟囱里钻进来给我送礼物呢……
我哭笑不得,看来孩子中了圣诞老人的毒,于是给老公发微信,他却说,继续假装圣诞老人送一盒巧克力。我却纠结不已!
孩子终究是要独自面对生活的,等到那一天,现实和童话之间的巨大落差,他要如何调整才能适应?
童话故事如同鸡汤,适量喝有益于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过度灌输,则会成为“毒鸡汤”。圣诞有毒,有孩子的家庭,慎过,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