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渠碧水映红叶
在网上听了《战国》以后,对郑国渠有了初步的印象。一到秋天旅行社就宣传郑国渠的红叶,心里无限向往。前两年受“口罩”影响,下了几次决心都没成行。
这次闺蜜来西安,提出要去郑国渠。我们三个人报了某平台的一日游。提前一天才报名的散团,就我们3个人。旅行社派了一辆小车。玲很满意,她想包车前行呢!
尽管做了攻略预习了相关知识点,到了郑国渠景区依然没看懂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站在高处的观景台往下看,碧水从山洞流出来融入到更大的河流,河面渐宽。
没有导游解说,我猜想山洞是古人凿成的。从高处看,山洞并不高也不宽,好像过不去一艘小船,但是足够河水流淌。在没有机械化的时代,人力开凿很费事。
我们是奔着红叶来的,水利问题留给专家。景区有好几个点,大巴凑够一车人就走。悬空玻璃桥比较好玩,我们逗留的时间多一些。高架秋千是年轻人的专利,没敢尝试。
宣传图片的红叶以青山做背景十分诱人,我们拍出的照片有山有水有红叶,五彩斑斓比宣传片更美。从高处看山看水看红叶黄叶是另一番气象,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朋友唐大哥家在泾阳县城,我跟朋友去过,知道泾阳除了郑国渠,自然风光和人文景点比较多。计划游完郑国渠去崇文塔看看,没想到景区出来太阳下山了。
有人说郑国渠没意思,我们却游兴十足。红叶是大红色的中国红,绿水是平静如镜的碧翠透亮水。瀑布冲天而下,水珠泼溅灵动彩虹若隐若现,让人留连忘返。
还有曲径幽的石梯,战战兢兢走过,能看见野菊花上的蝴蝶蜻蜓和树叶上的蜗牛,你说神奇不神奇?今天还遇到蚂蚱和花大姐,都是儿时的小伙伴旧相识。
越来越觉得同路人最重要。同样的景点,有人索然无味,有人兴趣盎然,全看心态。今天同行的闺蜜是我的初中同窗。四十年的友情愈久弥新,简短的行程充满友谊和温情。
提起过往,玲很感慨父辈的艰辛。她给我们分享了厚重的父爱。父亲童年失怙,被继父冷落和薄待而乐观应对。没进过一天课堂,却学会读书识字拉二胡,令人敬佩。
她的婚姻多少有点包办的意味,父亲打听到男方家人品不错,没有征求她的意见做主订下了婚约。年少时她抗争过,终究没逃出父亲的操控。缺少浪漫的婚姻倒也平实幸福。
对农民父亲来说,养大一群子女是重大人生课题。玲的父亲少年学艺,吃尽苦头。为孩子长大成人和成家立业费尽心力。为了完成任务,父亲甚至不顾儿女的感受。
年少时我们哪能理解了父母的难处,徒劳无功的抗争之后只能抱怨。直到我们成为父母。儿女长大,我们也想像父辈一样努力成全他们,才慢慢理解了父辈当初的自私。
峡谷紧靠山岩的红叶二月花一样出奇地红。拐过弯道,一帘瀑布从突兀的岩石中喷薄而下。我们屏息静气驻足观望,彩虹斜挂岩边,薄翼红蜻蜓悠闲地飞出飞入。
讲着故事看着风景,不长的路线走出了不同寻常的感觉。成长过程中,我们有自己的想法,父辈有父辈的难处,直到中年,我们才理解了父辈当初的选择,慢慢与自己和解。
想念泾阳城里深巷处的卷菜煎饼。给探亲在家的唐大哥打电话,他提前订了餐,下午一起喝茶吃饭。泾阳的美食色香味俱佳,唐大哥盛情,让我们又多了一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