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1没有人生来如何,都是时间的积累
我们身边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牛人,让我们赞叹不已。特别是随着我们层次的提高,我们会接触到更优秀的人群(社会群体的5%),然后,我们会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的可以比人与狗的差距还大!”面对巨大的差距,我们很容易出现两种情绪:一种是投降,一种是持久战。一如中华民国面对日本入侵时的态度,亦或是当下民众面对与美国对抗时的态度。而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其实都是前者——投降!不管他们意识到了,还是没意识到……
面对差距,我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要明白:没有人生来如何,都是时间的积累!其次是,我们要想清楚,我们为什么而活?如果我们选择了某种活法,是否愿意付出与之匹配的劳动,亦或是承受与之相匹配的苦难?
人生的选择无非两种,或者越来越好,或者越来越坏。一如复利法则,只有增和减两种可能。而增只有一种途径:首先要经历了足够多的事情,特别是痛苦的事情,然后因为不放弃和苦苦思索,最终获得了正确的思想和方法,然后在这种正确的思想和方法指引下,老老实实踏踏实实一点点地下笨功夫积累。如此付出或许十年、或许一生的时间,终于有所或大或小的成绩。增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完整走完“经历-苦难-思索-觉醒”的路径后,并付出长期积累。而减的途径就很多了,任何与增的途径不同的其实都是减的途径。一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原因。”一样,正确的真理总是惊人的相似,而错误的观念却可以多到无边。但是,很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特别是我们普通人,我们都走在越来越坏的路上却不自知(这种不自知的原因其实很有趣。因为绝大多数人身边的都是占据绝对多数的普通人。而普通人就意味着越来越差的人生,但因为有些存量,特别是同身边的那些恶化更快的人相对比后,我们甚至会觉得我们在不断变得更好。)。
作为普通人,特别是越底层的出身越会误解:“我们和我们身边的人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但其实根本不是!我们和我们身边的人的起跑线其实都是建立在数代家庭文化和财富的积累上的。所以,我们身边的那些官几代、富几代、学几代,其实他们的起点是站在家庭积累这个巨人的肩上的。无论是从政、经商和学术,数代家庭在这个领域的认知、家庭文化、思想、习惯和人脉积累等等都是从最早在这个行当开始的那代人开始积累的。而绝大多数普通人,却经常误解为都是爹妈生的,都是从小蝌蚪开始的人生,所以彼此间没有任何差距。那些官几代、富几代、学几代都并不优秀,他们只是仗着“老子的势力”而走了捷径而已,甚至一如草根祖先陈胜吴广那样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坦率地说,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甚至是如果没有认识到上述问题,或者越认同上面观点的人,出身可能越差。
我们普通人与身边的官几代、富几代、学几代真的不同。因为他们的积累在出生时就是一个巨大的正值,特别是在家庭财富和家庭文化方面。所以他们一出生,就可以耳濡目染地在好的思想好的文化好的习惯的潜移默化下,掌握正确的价值观、方法论和待人处事等等,所以他们从出生就可以走向正向积累的人生。与之相反的屌丝一族,甚至是凤凰男一族,其实一出生就是个负值!不仅不能获得正确的好的思想和文化教育,绝大多数人,甚至直到死去,都在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伤害着一个个的家庭,最终,不满足又对自己做过的垃圾事情进行自我欺骗自我安慰后死去。正是因为我们普通人出生后的巨大负值积累,所以,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都会觉得生活如此辛苦!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只能选择这样的悲苦的人生呢?其实不是的,因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台连操作系统都没有安装的空白机器,唯一具有的功能就是“趋利避害”“贪图享受”的动物性等基本的读写模块。
我们普通人可能需要很久很久的试错,才能把自己的操作系统从DOS一点点地更新成win7,此后,才能在系统上安装几个极为有限的部分正常部分错误的充满模糊和概率的功能模块。而家庭已经完成数代积累的,则是从小就被父母安装了win 7或linux系统,进而他们早早地就安装好了很多功能模块,比如office系统、英语、专业知识、家庭和人际关系等功能模块,从而早早就开始了开挂人生。但是,“趋利避害”“贪图享受”的人性使得他们仍然可能慵懒,使得我们普通人仍然拥有逆袭的机会。
首先就是要敢于尝试,快速迭代,用一代人完成几代人的成长。比如,通过多读书掌握很多高手一辈子的经验总结,藉由这些高手总结,尽可能早地更新自己的操作系统(价值观和方法论)。接下来,就是要克制“贪图享受”的人性,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地积累。因为人性都是“贪图享受”的,所以大多数人都是急功近利的,所以他们很难沉下心来积累,包括那些官几代、富几代和学几代们。而这是我们普通人逆袭的唯一途径。所以连毛主席都佩服的曾国藩凭着日复一日地“结硬寨,打呆仗”,一生坚持笨拙,不走捷径,被逼到绝境也绝不松劲,最终硬是耗死了不可一世的太平天国。最后分享曾国藩46岁(咸丰七年,1857年12月14日,写给弟弟的信):
我平生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他书,以纷其志;读性理书时,则杂以诗文各集,以歧其趋。在六部时,又不甚实力讲求公事。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治军事,或读书写字以乱其志意。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即水军一事,亦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弟当以为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