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30 还记得面试时候的你吗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第三讲「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乍一看这个题目,以为是要讲市场和计划。其实不然,这节课讲得更多的是机会成本。
什么是看得见的,什么是看不见的
What Is Seen and What Is Not Seen 是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写的一篇论文,论证经济不应当看见看得见的,还要看见看不见的。有点拗口,就是说当你手里只有 10 块钱的时候,标价 8 块钱的玩具和标价 7 块钱的练习册,在这种只能二选一的情况下,无论你选择哪个,都要考虑清楚不选另外一个可能产生的问题。
这个经济学原则源自「破窗理论」。破窗理论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孩把窗户打破了,这会引发蝴蝶效应,刺激经济增长。理由是窗户破了就要修,那么修窗户的人就有收入买衣服、买面包,接着面包商人、服装商人也有收入买原材料促进生产,以及购买其他物品促进消费。如此,社会经济向前发展。于是,得出结论 —— 无破坏,无经济。
文中,作者还举出了其他「破窗理论」的变种,诸如军队复员、国家是否要补贴高雅艺术、贸易管制、工人就业等等。跟作者相悖的人支持的理由可以概括为“不破不立”,
- 窗户不破,窗户工没有收入,也就没有后续经济发展。
- 军人回归社会,增加劳动力,影响现有的就业率,加重就业难。
- 新技术出现会导致旧技术工人失业,社会经济滞后。
- ...
但他们没有看到的是,也就是作者所倡导的要看见看不见的(本该发生却没发生的),
- 窗户不破,修窗户的钱也可以拿去买东西促进生产和消费,甚至可以作为投资,利用资本力量加速财富增长。
- 军人回归社会,省了多少纳税人的钱,而这笔钱可以用于社会基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
- 第一次工业革命让女工也成为劳动力。
- ...
所以作者在文章开头斩钉截铁地说道「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和一个坏的经济学家之间的区别就只有一点:坏经济学家仅仅局限于看到可以看得见的后果,而好的经济学家却能同时考虑可以看得见的后果和需要推测的后果,即看见看得见的和看见看不见的」。这其实说的就是机会成本的问题,选择意味着不选择,选择 A 的好处大于不选 B 的坏处,那就选 A,反之亦然。
灌碗鸡汤
说到新技术会引发失业,就不得不提到「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最新、最热的技术,这一篇的下半部分跟运营具体的工作内容没有太大关系,纯粹灌碗鸡汤。
让我们先来回顾下历史。
1785 年,瓦特发明蒸汽机,小作坊工人失业,工厂工人诞生。
1866 年,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蒸汽工人失业,电力工人诞生。
1945 年,美国成果研制原子弹,科技大爆发,互联网行业诞生、航空航天行业诞生。
2013 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召开,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技术、量子信息技术全面爆发。
上面列举的是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事件和影响。把时间拉回到当时,能看到的是又有一批人失业了,经济不行了。接着,把时间拉回到现在,看到的是失业的人全部都被转化为新的工种,通过技术让他们的效用加速放大。这,就是,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我们能看到的是每一次的工业革命对社会的作用是越来越强劲,对经济发展是越来越利好,能让劳动者发挥更大的效用。如果我们能看见看不见的,那就是技术不止推动经济增长,也促使人们自我升级。在付出同样的劳动的基础上,你本来只能生产 1 块蛋糕,但利用新技术,你却能生产 10 块蛋糕。
互联网行业一直流传着新技术将革了一大批工种的命的言论,比如数据分析、文案策划、社群运营等等,社会将迎来失业潮。对于这个问题,想问几个问题:
- 最近一次看书是什么时候?
- 最近一次总结自己的进步是什么时候?
- 最近一次学习新技能是什么时候?无论是语言,还是 Excel 等软件使用。
- 最近一次认识新朋友是什么时候?
- 最近一次主动申请新任务是什么时候?
忘了自己在面试的时候说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了吗?他在哪里?快把他找回来!
微信公众号:Delmar(微信号:iamDel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