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将帅该如何治军?
前言
孙子兵法的13篇,内容比较庞杂。
有的篇章结构比较完整,比如最后的《用间篇》,那一篇就完整地讲述“用间”的理论体系。
而有些篇章,比如《九地篇》。从现代写作的角度上来看,“地”是主题,按理说内容应该都是跟“地”相关的内容。可是后面却大篇幅论述如何治军。
虽然《孙子兵法》整理阐述的军事理论体系相对完整,但某些特定主题的论述却分散在不同的篇幅内。因此我觉得学习孙子兵法不能完全地一篇一篇地从头往下读,而该按照主题分类的方式去理解。这样,更方便我们的学习。
这个学习孙子兵法系列,总体上是从13篇的后往前来学的。最后两篇是特殊战法篇。本篇将学习第9、10、11篇,即《行军篇》、《地形篇》和《九地篇》。这三篇的讨论的主题交叉点有两处:地形和治军。而本文将要学习的是:将帅该如何治军?
治军的四种办法
1. 文武并举
将帅要想治理军队,首先得士兵能听你的。手段有两种: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武,军纪军法伺候。
2. 武要赏罚分明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让士兵知道做什么,做什么事情就有相应的结果。并要严格执行军纪军规,培养士兵的习惯。
3. 正确的对待士兵
爱而不溺爱。谁都喜欢对自己好的领导,领导也需要收买人心。但不要过火,以至于赏过了头,罚过于轻。
4. 使士兵整齐划一
凝聚力比较强的军队能更好地打仗,想办法让士兵能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使。如何做到呢?一是蒙蔽视听,只讲作战执行问题,不解释作战意图。让士兵知道,听你的就对了。这一点,诸葛亮可谓做得比较好。二是利用形势激发士兵斗志。比如置之死地后生,此时士兵不等别人告诉,自己也知道该要尽全力。
5. 了解副将,让副将听从指挥
有时候主将会被架空,原因是副将不服你,不听从你的指挥。管理好直接下属是必要的。
治军不好导致失败的六种情形
军队失败的情况有走、弛、陷、崩、乱、北等六种。
走:将领竟然让士兵攻打远远强于我方的敌人。
弛:兵是好兵,但将吏不行。
陷:将吏可以,但士兵怯弱。
崩:主将不了解副将,副将不听指挥。相当于领导被架空。
乱:将领管教不严,军纪军规不能很好执行。
北:不能正确判断敌情导致的失败。与“走”有所重复。
出现以上情形,将帅负责主要责任。
原文和译文
“文武并举”、“赏罚分明”的相关原文,节选于《行军篇》: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译文:
将帅在士卒尚未亲近依附时,就贸然处罚士卒,那士卒一定不服,这样就难以使用他们去打仗了;如果士卒对将帅已经亲近依附,仍不执行军纪军法,这样的军队也是不能打仗的。所以,要用“文”的手段即用政治道义教育士卒,用“武”的方法即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就必定胜利。平素能认真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能养成服从的习惯;平素不认真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平素所以能认真执行命令,是由于将帅与士卒相互取得信任的缘故。
“正确地对待士兵”的相关原文,节选于《地形篇》: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译文:
将帅对士卒能像对待婴儿一样体贴,士卒就可以跟随将帅赴汤蹈火;将帅对士卒能像对待自己的“爱子”一样,士卒就可以与将帅同生共死。但是,对士卒如果过分厚养而不能使用,一味溺爱而不能驱使,违犯了纪律也不能严肃处理,这样的军队,就好比“骄子”一样,也是不能用来打仗的。
“使士兵整齐划一”相关原文,节选于《九地篇》: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译文:
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使部队像“率然”一样。所谓“率然”,乃是常山的一种蛇,打它的头,尾巴就来救应,打它的尾,头就来救应,打它的中部,头尾都来救应。试问:“可以使军队像率然一样吗?”回答是:“可以。”吴国人与越国人虽然互相仇视,可是,当他们同船渡河时,如遇大风,也能互相救援,犹如一个人的左右手一样。因此,想用系住马匹、埋起车轮的办法来稳定军队,那是靠不住的。要使全军齐心奋勇,在于组织指挥得法;要使强弱都能各尽其力,在于恰当地利用地形。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提挚三军就像使用一人那样容易,这是由于把士卒置于不得已的境地而造成的。
统率军队这种事情,要镇静以求深思,严正而有条理。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们对军事计划毫无所知;战法经常变化,计谋不断更新,使人们不能识破;驻军常改变驻地,进军迂回绕道,使人们无法推断行动意图。将帅赋予军队任务,要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使他们有进无退。率领军队深入诸侯国土,要像击发弯机射出箭一样,使其一往直前。烧掉船只,砸烂军锅,表示必死决心;像驱赶羊群一样,赶过去,赶过来,使他们不知道到底要到哪里去。聚集全军上卒,投置于危险的境地,使他们拚死奋战,这便是将军的责任。根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行动方针,适应情况,伸缩进返,掌握士卒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将帅不能不认真考察和仔细研究的。
“将之六过”和“管理副将”的相关原文,节选于《地形篇》: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译文:
军队失败的情况有走、弛、陷、崩、乱、北等六种。这六种情况,都不是由于天灾造成的,而是由于将帅的过失所致。在敌我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如果攻击十倍于我的敌人,因而失败的,叫做走。土卒强悍,将吏懦弱,因而失败的,叫做弛。将吏本领高强,士卒怯弱,因而失败的,叫做陷。部将怨怒而不服从指挥,遇到敌人忿然擅自出战,主将又不了解他的能力而加以控制,因而失败的,叫做崩。主将软弱而又缺乏威严,训练教育不明,吏卒无所遵循,布阵杂乱无章,因而失败的,叫做乱。主将不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少击多,以弱击强,又没有精锐部队为骨干,因而失败的,叫做北。以上六种情况,必然导致军队的失败;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是不可不认真考虑研究的。
原文和译文来源于,《古诗文网》。
最后贴个思维导图:
孙子兵法的治军理论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