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宝贝计划》
前天夜里十二点下班,因为记挂着未缝完的褥子,回到家,洗漱完毕,就接着缝褥子。一直到三点多缝完,才去休息。
不想枯燥得只是做体力活,打开电视,新的作品需要全神贯注去看,不适合这样一心二用的时候。于是,从豆瓣高分作品中,选了《宝贝计划》来看。
初看《宝贝计划》,距现在十多年了,当时还在上学,并没有为人父母,但因为和弟弟从小留守家中,父母不在身边,当时弟弟也不安心学习,就想着唱这首歌给他听,让他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
记得当时还有一首歌《不要以为自己没有用》,和这首歌一起唱的。
“三岁看八十,你给他/她吃什么喝什么看什么,真的不能马虎的”。现在为人父母之后,再听,多了几分体会。
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记得老大那会儿,从怀孕到出生,再到一岁,都有做胎教,出生后,给她看平板——《小小优酷》里有一套《英国爷爷儿歌》,那是一对英国老人为了孙子们学习儿歌,自己制作的动画,真的太有心了,应该说既有心又有能力!
昨天休息日,带着她们出去玩,老大说,妈妈,你给我唱那首小老鼠的歌呗。我试探了半天,才知道她原来是要听这部动画片里的英文儿歌。突然觉得,那些之前所做的,细小的事情,像是在女儿心中种下的种子,突然发芽了,既惊喜又庆幸。庆幸自己没有错过孩子的每时每刻。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扬者,有这样一个理论——孩子十三岁之前,让孩子诵读国内外经典、听国内外的经典音乐,孩子不用都懂,长大了,他们自然会去使用,自然知道怎么用它们。
一直很推崇传统文化,是因为,真的很多经典,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总结。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工作后,在地摊上,买了一本《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只看了《大学》的开头,就给我一种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的感觉,当时就在想,原来困扰着我的问题,大家也都有这样的困扰,而且还有人给出了解决的办法或者说做过了研究。
是的,经典,于我们,就是这样的,是前人智慧的总结。经典,是浓缩的精华,只有吃进去,才能消化吸收,才能新陈代谢。13岁之前,就是“吃”的阶段。
一直想在学校门口,开一个“经典诵读班”,教更多的孩子学习经典。但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件事。
和同事提起过,他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我,好像在说,你要把自己的孩子教成傻瓜吗?光知道“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了,问题是人家的小孩又不管这些,人家就要争要抢,你这不是害孩子吗?
我想说,这位同事的想法,应该不是个别人会这样想。但是,有这种想法是因为大家对传统文化不了解。它博大精深。况且,我相信,与人相交,还是“温良恭俭让”的人更受人欢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