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念,来自于选择性失明。

2020-11-09  本文已影响0人  风月史录

人的思维中有一种本能,就是能主动屏蔽一些自己不认可、不喜欢的东西。这是在为自己的种种行为找合理性。我们是一种必须心安理得的动物。

例如,明知道暴饮暴食不好,但无法管住嘴,于是就会说“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来开脱。但也会本能的忽略后半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很多年前,一个朋友迷上赌博,输了个倾家荡产。但他依然觉得赌博没错,认为赌博是人的天性,大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嗜赌成性,每次从赌桌上下来才有写作灵感。而且,他认为中国应该把赌博合法化。

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文学大师,就证明赌博是对的吗?这便是赌徒的“魔道”。他选择性失明,屏蔽了赌博对家人伤害,执念于赌博的合理性。但在他的世界里,家人的痛苦不重要,自己对赌博的理解才重要。

生活中有多少这种“执念”呢?

讨厌一个人,是偏见,但喜欢一个人,也是偏见。讨厌一个人,会找出一百种理由,喜欢一个人,恨不能找出一千个优点。在看待讨厌的人时,我们会主动屏蔽掉他的优点,审视喜欢的人时,也会主动屏蔽掉他的缺点。人自始至终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客观,都用戴着有色眼镜周围的一切。

是外界模糊,还是自己内心迷糊?我们过不了内心的那一点执念,日复一日的习惯,年复一年的轮回。生活成了一个泥潭,一生都无法摆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