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桂花落
先前在杭州呆过两年,过惯了“春看杨柳夏观荷,秋寻桂子冬赏雪。”的生活。
记忆中的初秋时节,西子湖畔已然少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诗意。
湖中的莲花也凋零殆尽,全无“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旖旎风光。
而“九里云松十里枫,林下片片映山红。”的红枫还未走上舞台。
记忆中初秋的杭州,是花团锦簇的桂花,空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味,此时的杭州最让人觉得浪漫的便是“满陇桂雨”。
满陇,亦叫“满觉陇”、“满家弄”,因古代的佛寺满觉院而得名,自唐朝起就有人在这一带栽种桂花。
时至今日的满觉陇,佛寺已消逝于历史中而不可见,唯有桂花依旧。
如今这里因遍生桂花而闻名,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桂花树随处可见。
且品种繁多,有橙色的丹桂,淡黄的金桂,黄白色的银桂,以及一年四季皆能开花的四季桂。
人行其中,空中弥漫着桂花的清香。秋风吹来,树枝沙沙作响,桂花纷纷洒落,如丝丝雨滴,落在人的头上、肩上、脚旁。
确实如明朝的高濂在《满家弄看桂花》中所描述“珠英琼树,香满空山,快赏幽深,恍入灵鹫金粟世界。”一般。
而离开杭州之后,很少有出去赏花观景的日子。
一来这些城市的景致极其平凡,远远没有杭州那么得天独厚;二来为生活劳心劳力,也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闲情逸致。
只是在每天早上上班前去隔壁聚美设计公司门外摆着的盆栽旁看一小会儿。
唐朝的王维在绍兴的云溪别墅写过一首《鸟鸣涧》,不愧是学习佛学的,诗佛的这首诗颇具禅理,其中有一句“人闲桂花落”。
这句话的重点不在“桂花”,而在“闲”。一个“闲”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花开无语,花落无声,本是自然天道。唯有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执着贪欲,身体和心闲下来了,空灵纯粹的内心才得以关注到桂花悄然落下的细碎之美。
可悲的是,当今世人不求甚解,误解了这句话的微言大义,描写桂花之美的文章里几乎都有这一句话,生拉硬拽地把这句话放入文章中,只为提升逼格。
生活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写道:“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倘若真有了这样跟花坐一会儿的心境,至于是不是自己的花,又有什么要紧的呢?
可悲的是,当今人无事时似乎更喜欢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不亦乐乎地刷抖音视频上,却少有悠闲的姿态来看看周围真实存在的事物。
《菜根谭》上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闲看花开花落,这是一种洒脱,一种豁达,一种怡然自得的心境,也是一种道家的超逸和淡泊。
树上花开时,世人为它开心。花落时,世人为它伤感。
可是,从来没有人能够挽留住那些花。
只留下林黛玉在《葬花词》里的忧伤的借景抒情“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殊不知“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如人间事一同。”
先前看王阳明的《传习录》,里面有一个“岩中花树”的故事。
有一天王阳明带着他的学生们去山中游玩,山中风景美丽。有个学生就指着山崖上一株开花的树问王阳明:“先生您经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看那山崖上的花在山中自开自落,明明是在心外,怎么就在心内了?”
王阳明指着花树对学生说:“你没有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说的没错,岩中花树,与心同开。
一株野花在山中自开自落,我们没有看见它之前,与我们的心不相干,我们的内心世界里就没有它。
而一旦不经意间遇到,便是动心、起念。它在我们的内心里已经有了某种形态,或者说我们自然而然的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去感受花的颜色、声音、气味、形状、质感,对它进行了某种形态的描述。
而这种形态的描述是出自我们每个人内在的思想、价值观的。
将世间万物赋予一定的特殊意义,一直是我们每个人主观意志的执念愿。
诗人看见桂花,会顿诗意丛生,吟诗一首;家庭妇女看见桂花, 会果断地采集下来做桂花糕、桂花酒。
花还是那枝花,树还是那棵树,不同的只是看花人的心。
心空人闲,用悠闲的姿态去观看身边的花草,闲看花开花落,而不为所动。
一片空明澄澈中,某种东西在那一刻绽放开来。人生便如花开花落一般当开则开,当落则落,顺其自然,不住因果,随性自在。
-作者-
西郭书生,襄阳西郭外,乡野一书生。
出生于襄阳市区西边的保康县,笔名董守一,个人微信号:honest-smile,微信公众号:西郭书生。
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美,不成篇章,只求有趣。毁誉褒贬,一任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