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收集癖和“故纸堆”
最近在看一本老杂志《读者》,这本杂志估计大多数人都知道的。感觉倍感亲切,同一种风格十多年依旧。
我当年上初中时候,老喜欢了。就省着零花钱,买买买呗,导致家里的角落高高一摞。还有很高的《青年文摘》,以及少量但也没那么少的《中国国家地理》(这个当年20元一期, 对我来说小贵)。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跟我一样的,旧书都舍不得丢。
到了今天,电子产品随处可见,当年舍不得卖废纸的那些书,仿佛成了傻气的见证。
如果只是这种期刊杂志啊,或者是各种精装的简装的出版物(就我家客厅旁边有镂空的类似百宝格的分割区,被我摆满了,我爸爸吐槽,你看看这一进家啥也没有,全是你们的书),倒也没啥。这些书吧,偶尔翻翻挺好的。
问题在于,我房间里还有个衣柜,是一个很久以前家里用过后来不用的一个。我妈看我书太多,大手一挥,说“这个衣柜就给你装书用吧”。
这里面放的就不是那种正经书了。放的是我舍不得丢的:作文本、教科书、各种教辅。从一年级到高三的。
站在今天,我就觉得离谱。你们觉得呢?估计很少有人会把什么教辅教材保留的。
大学的这部分还没来得及搬回去,包括许多出版物和教材。虽然当前电子书也很方便,但是感觉总不忍心丢掉。
这个算收集癖吗?感觉也不像,就像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做一次断舍离一样。
我之前提到的好朋友,其实我们是十多年的老交情了。我很记得那年我第一次去她房间做客的时候,我都震惊了:进门很大一块区域被用来堆鞋盒。真的,各式各样的鞋盒,整整齐齐地摞着。
然后我干了一件特别抖机灵的事情。今天想起来,莫名好笑,就感觉针对旁人的收集癖特别下得去手。不知道我朋友当时内心是不是在“滴血”?我“花言巧语”“套路”她:诶,你这么多盒子,厉害了。不过你摆在用来做什么?卖废纸来点零花感觉怎么样?今天我正好有空,这样吧,我帮着你一起把这些纸盒全部拆了压平吧!这样,你这里空间变大了,也不容易灰……
印象深刻:每丢几个,她就说要不这个留着吧。我就说留着干什么……
嗐,看我当年干的都什么事。
不过恶人自有恶人磨,现在偶尔我也会被家里那口子强制断舍离。根本原因在于家里他的东西可能就四分之一吧,但家里却略略拥挤。当然,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房子太小了。哈哈哈!
权当是来个心理准备吧,我下次一定要好好处理一下这些书,该卖废纸卖废纸,该捐捐,该卖卖(这也是一个Flag)。
你们有没有这种神奇的收集癖呢?欢迎分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