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告诉你,优秀的人怎样读书?
“看书没什么用,还不如直接在网上找答案,又快又方便。”
“上了一天班,现在好不容易休息一下,没必要看书了。”
“这本书我看了,好像没什么用,现在都忘了。”
这些话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同样是一本书,为什么每个人的收获都不一样?那些优秀的人是怎样读书的?在《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这本书中,将带你走出阅读困境,从被动读书转变成主动读书。
《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这本书破解了多数人遇到的读书难题:没时间读书,读完就忘,读书没有实际用途的问题。
这本书阐述了主动读书的作用和方法:在繁忙的工作中,合理分配时间;改变阅读方式,规划自己的目标;将书中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提升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能力,使读书成为自己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利器。
本书的作者赤羽雄二,是一名咨询师,斯坦福大学机械工学硕士,曾在麦肯锡公司工作14年,创办了麦肯锡韩国公司,推动了许多韩国企业,尤其是LG集团走向了世界。
赤羽雄二在繁忙的工作中,每个月至少读10本书,至今读了1800本书,他还出版了《零秒思考》《零秒工作》《终身成长行动指南》,他根据自己在工作和读书上的体验,总结了一套独特的读书技巧。
我们来看,优秀的人是怎样主动读书的?
一、 创造读书时间。
首先,工作再忙,也要读书。
读书是开阔视野,提升实力的最佳途径。在信息化时代,很多人认为,获取知识可以直接在网上浏览,又方便又迅速,没有必要读书了。
网上的确可以获取一些新信息,但是,我们在网上获取的知识是零散的、浅显的、不系统的,无法获得对事物本质的深层次的认知。
要获取知识,还是要从书本上吸取,书本上的知识,经过了作者的系统思考,在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上,对我们都更有启发性。
如果你是机械工程师,阅读专业内书籍,你就能了解所在领域的先进经验和发展水平。
读书不仅能积累专业知识,还能跳出自己的角度,用客观、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事物,而客观、理性的态度使我们对问题不偏激、不盲从,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将读书的顺序优先。
我们要改变自己对读书的认识和定位,告诉自己,要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就必须要坚持读书,把读书放在一个积极、必须的位置上。
没有时间读书,是没有把读书当做必须的事情来做,读书不是可以选择读与不读的问题。
如果把读书的顺序优先,当做一件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的事情来做,你就会选择读书。
当我们确保了读书时间,读完了一本自认为不可能读完的书时,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让你感到快乐。
再次,合理分配时间,严格遵守。
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不可能一天到晚只是读书,要抽出时间读书最重要的是贵在坚持,每天固定阅读时间。
如果你是早起型,你就安排在清晨醒来后阅读,如果你是晚睡型,你就在夜晚阅读。
利用上、下班的途中时间,可以利用手机听书,收集信息,如果上下班有1个小时,那么这1个小时就没有浪费。
利用零碎时间来处理信息、读书,在等车、等待开会的时候都可以。如果一天当中利用3个10分钟的零碎时间,就多出了半个小时,这样就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
二、 摆脱看完就忘的魔咒。
首先,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去思考,去读书。
我们读书,不管是出于消遣,还是出于获取信息的目的,都是基于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读的,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就会变得十分枯燥,读不下去。
既然对一本书有兴趣,在开始阅读之前要问自己两个问题:我想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带着目的和问题去读书才会有收获。如果没有目的,大脑就不会去主动记忆,自然就没有收获。
比如,我们读《飘》这本书,读之前是想看郝思嘉的爱情经历。但是读完之后发现,小说不仅讲了郝思嘉的爱情,还讲了美国的南北战争背景下,郝思嘉的成长经历,她从一个漂亮、任性的庄园主女儿,历练成了一个双手粗糙、顽强、能干的庄园主。
带着兴趣去读书,就会对书中的情节记忆深刻。当白瑞德离开郝思嘉之后,结尾有一句话,很多人都记得:不管怎么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其次,阅读时做好标记,提炼出重点内容。
在阅读时,用笔标记出重点内容,重点内容就是:说的有道理的;语言表达出色的金句;体现作者洞察力和智慧的内容。
标记的内容是书中的精华部分,为整理笔记,写书评提供提供信息。 在本书中,作者建议不要一边阅读一边写笔记,要在阅读后写笔记,因为花4-5个小时整理笔记,会大幅减低阅读速度。
再次,读后立即整理笔记。
很多人读书,读完就忘,是因为没有整理出笔记,如果读完立即整理出笔记,效果就大不一样。
整理笔记的方法是:摘抄书中的要点,写下自己的感受,在右上角写下日期,每页写几行字。
写的时候,将脑中浮现出的信息依次写出来,不要在意措辞,不要翻书,实在是想不起在翻看书中的内容。
然后再列出大纲,画出思维导图,按照逻辑结构整理出自己需要的主题笔记。
写完之后再把书重新略读一次,查看有没有遗漏的要点。
写好的读书笔记,可以在一个月、3个月或者6个月之后,快速的浏览一遍,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想法,这样不仅能够加深记忆,还会产生灵感。
三、 规划未来的目标。
首先,找到自己要读的书。
有些人不知道读什么书有用,其实不管读什么书,先从自己感兴趣的书开始,从简单的开始。
先在一个领域内保持垂直阅读,提高阅读的深度,同时在其他领域读多本书,增加阅读的广度,再广泛阅读后,坚持一周读一本书,一年读50本,
时间长了以后,随着读书的深度和广度的增加,工作和生活也会发生变化。
比如,你是一名销售人员,阅读了销售、沟通之类的书籍,就是垂直阅读,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不管是小说、漫画,还是种花种草的书都可以,这是水平阅读。
通过这种阅读方式,你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增长了与工作相关的知识,还多了一些业余知识,在与人交谈时,还能找到共同话题,促进沟通。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你在工作上越来越顺利,有更多的时间来支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其次,建立读书档案,定期复盘。
每读完一本书,就写一篇读书档案,记录读过之后有哪些新的认知,行动上有什么变化,如果一个月读4本书,一年就可以写出48个读书档案。
读书档案要标注书名、作者、日期,内容包括:阅读这本书的目的;读书后的收获;阅读后会采取哪些行动;三个月之后要做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改变?
读书档案相当于对读书的复盘,是对自己行动的检验,要在三个月、半年之后定期回顾,做一次评估。
比如,我读《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的目的是,想了解读书的方法,提高阅读效果。读完之后的收获是,根据二八定律提炼重点,读后画出思维导图,还了解了几种帮助记忆的方法
。
阅读后,我用书中的方法记忆了一串不相关的词语,真的非常好,打算继续按照这种方法读书,整理笔记。
读完书之后,要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行动,才会提升读书的价值,不然读书就没有效果。
再次,建立假说,采取行动。
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后,自然会在头脑中浮现今后如何做的想法,就是假说。建立假说有5个步骤。
1. 设定一个临时目标
确定目标才会采取行动,确定目标时不要太犹豫,东想西想的结果往往是没有行动,最重要的是开始行动。比如,设定的目标是在头条拿青云奖,确立之后,就要开始写。
2. 其次是探讨目标是否合理
在建立了假说之后,要重新考虑暂定的目标是否合理。
比如,最初的目标是拿青云奖,但是目前还没有拿到原创标签,而青云奖必须要先获得原创标签,所以,就要及时调整目标,在30天内至少写10篇文章,才有机会获得原创标签。
3. 收集信息,确认假说
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进一步调查确认是否正确。
比如,搜集的信息是,获得青云奖的文章,内容都有稀缺性,切入的视角独特,能给读者带来知识增量,这样的文章更受青云奖的青睐。
4. 尽可能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
接受专业人士的可以避免少走弯路。
比如,我们可以在网上学习,听取专业老师的意见,得到反馈,再持续改进。还可以拆解获得青云奖的文章,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和自己的文章进行对比。
5. 修正假说,确立新目标
在现有的基础上调整、修改假说,不受原计划的束缚,提出切合实际的假说。
简单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如何从被动读书转变成主动读书。
首先,创造读书时间:工作再忙,也要读书,将读书的顺序优先;合理分配时间,严格遵守,贵在坚持。
其次,摆脱看完就忘的魔咒:带着好奇心和求去思考,去读书;阅读时做好标记,提炼出重点内容;读后立即整理笔记,定期回顾。
最后,规划未来的目标:找到自己要读的书,保持垂直阅读;建立读书档案,定期回顾;建立假说,采取行动。
《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告诉我们,只要分配好读书时间,改变阅读方式,将书中的知识用于实践,就是主动读书,读书就成了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利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