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庄子·秋水4-庄子

2022-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岁聿其莫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大小?”

河神说:“如此事物的外表,如此事物的内在,从何处来区分它们的贵贱?又怎么来区别它们的大小?”


事物贵贱大小,如何区分的问题。其实任何事物说这是对的,那是错的,这个好那个坏,都要问一个他的参考标准是什么。世间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比如说,一个没有钱,为了养活孩子的妈妈在市场上偷了个馒头,做的对还是错?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海神回答:“用自然的道理来看,万物本没有贵贱的区别。从万物自身来看,各自为贵而又以他物为贱。拿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于事物自身。


道在老庄这里是最大的维度,在道的角度看,万物齐一,没有差别也就没有贵贱,如果用大自然的角度模拟也就是地球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样的,动物并不比植物高级,植物也不贵于一颗石头。道德经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就是这样的道理。

而从自身出发去看,都认为自己贵,他物贱。比如人认为人类是最高等的动物,比如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利益不可侵犯,也就是贵己。

从社会世俗的角度看,贵贱都不是自己说了算的,是社会给予的评断,整个人类的历史记录基本就是以俗观之。史书上的一句话只是宏观评价,而这一句下包含了多少人的心酸、牺牲或者欢笑与无奈呢。

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豪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

按照物与物之间的差别来看,顺着各种物体大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大的,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是大的;顺着各种物体小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小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小的;知晓天地虽大比起更大的东西来也如小小的米粒,知晓毫毛之末虽小比起更小的东西来也如高大的山丘,而万物的差别也就看得很清楚了。


所以贵贱,大小只不过是看的角度不同而已,没有绝对的大和小。这是辩证的去看问题啊。

所以不要去评判,Don't judge!是多么明智的一句话,任何人都不能说自己的标准就是对的,又怎么能轻易的给别人定性。

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

依照事物的功用来看,顺着物体所具有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具有了这样的功能,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具有这样的功能;顺着物体所不具有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不具有这样的功能,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具有了这样的功能;可知东与西的方向对立相反却又不可以相互缺少,而事物的功用与本分便得以确定。


功过一样也无法给出评价。

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

从人们对事物的趋向来看,顺着各种事物肯定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是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对的;顺着各种事物否定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是不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错的;


这几段是分别从大小、贵贱,有用无用,是非对错各个方面去说没有绝对的标准可以评判。

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

知晓唐尧和夏桀都自以为正确又相互否定对方,而人们的趋向与持守也就看得很清楚了。


所有人都认为尧是明君,桀是暴君,但是在庄子眼里他们都是社会发展趋势中的一段,物极必反,没有任何一个状态可以恒定的存在,人类社会也一样。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会转换,想留也留不住,此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夏朝末年如果不是桀而是任何其他一个人坐上帝位都是一样的,大势所趋。

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

当年唐尧、虞舜禅让而称帝,宰相子之与燕王哙禅让而燕国几乎灭亡;商汤、周武王都争夺天下而成为帝王,白公胜争夺王位却遭致杀身。


这一段就说的更明白了,相同的禅让帝位,尧舜能兴旺,而燕国末年子之、哙却几乎灭亡。武王伐纣争夺成为帝王,白公胜就是阶下囚,也许两个人一样是仁君。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就是这么冰冷。

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

由此看来,争斗与禅让的礼制,唐尧与夏桀的作法,让可还是鄙夷都会因时而异,不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不变的规律。


所以时移世异,这个词包含了太多。不要去学死板的教条,盛世清明,要学礼让文明,如果放在魏晋战乱三百多年间,礼让仁义的人只能是早早就被杀掉,想活着或者拿起斧头保护自己或者隐居山林,吃饱饭就是唯一要求,其他一律不管。

可能觉得很窝囊,没啥理想可言,前半生所学都在教人不论世界如何变幻只认一个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其实这个世界不是个人的也是个人的,每个人把自己治好了天下就平了。

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鸱鸺夜撮蚤,察豪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

栋梁之材可以用来冲击敌城,却不可以用来堵塞洞穴,说的是器物的用处不一样。骏马良驹一天奔驰上千里,捕捉老鼠却不如野猫与黄鼠狼,说的是技能不一样。猫头鹰夜里能抓取小小的跳蚤,细察毫毛之末,可是大白天睁大眼睛也看不见高大的山丘,说的是禀性不一样。


大自然里的万物都在教人道理,可是人类只看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一段反映到人类自身,每个人性格、秉性、体力、毅力、智商都是不一样的,哪有什么统一的标准说谁成功可贵谁失败可贱。尊重每个个体,才是真正明事理的人。

故曰,蓋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

所以说:怎么只看重对的一面而忽略不对的一面、看重治而忽略乱呢?这是因为不明了自然存在的道理和万物自身的实情。这就像是重视天而轻视地、重视阴而轻视阳,那不可行是十分明白的了。


这篇秋水真的很棒,如果说逍遥游、齐物论很难让一般人接受、那这篇秋水写的很有逻辑,也很清晰。得失看淡,是自然规律而已。

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

然而还是要谈论不休,不是愚昧便是欺骗!远古帝王的禅让各不相同,夏、商、周三代的继承也各不一样。不合时代、背逆世俗的人,称他叫篡逆之徒;合于时代、顺应世俗的人,称他叫高义之士。


懂得了这样的道理就不需要争辩了,还在争得面红耳赤不是太笨就是故意想欺骗愚昧别人。顺着时代趋势去做。

默默乎河伯!女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沉默下来吧,河神!你怎么会懂得万物间贵贱的门庭和大小的流别!”


沉默要么是麻木要么是明白事理之后的不争不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