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精选录

旧事有感——关于沟通

2019-12-09  本文已影响0人  禾小沫

        记起,大学时候,有一次《鲁迅研究》的课上,上课没多久,老师那激情澎湃的讲演被窗外刺耳的施工声音打断了。头两次,老师就是无奈地顿了一下,诧异地望着窗外,继续兢兢业业地讲着。

       到最后,那噪音,淹没了老师的声音,老师终于忍不住走下了讲台,站到窗前,对着施工的地方喊道:“干什么呢?干什么呢!在上课啊······”

       那边依旧,三楼,再加一个草坪,一条小路,老师不放弃地继续鼓足劲对那边吼去了,也让我们一起喊一下,正所谓“人多力量大”,在笑的我们安静了,没什么动静,我想,当时我们都被老师震撼住了······

       最后的结果是老师面红耳赤地战胜了外边顶着闷热工作的施工人员;回到讲台时,哑然的全班给了老师热烈的掌声。

       有时候想起这个事,觉得老师挺不错的,有时候又觉得很无奈。其实,每个人都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地拼搏着。老师为了让我们听好课,“怒斥”打扰上课的施工人员;施工人员为了完成分配的任务在不恰当的时间段动工,却遭到了严厉的喝斥,不得不停下来。

        如果人与人能够沟通多些,社会就会和谐多了。老师这样的喝斥,要是那些老板不晓原由,甚至不近人情的,辛苦劳作的施工人员,岂不是要挨一顿骂吗?

       社会是由人组合而成的,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到别人,影响到整个社会的。

       每个人都各行其是,社会就乱套了。最好的解决方法,于我之见,就是沟通。恰当的沟通有助于我们把矛盾化大为小,化小为无,也更有利于办事情的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如果事前,施工工作的负责人学校相关的领导沟通好了,或者说有更过更好的沟通,就会免了这样一场尴尬。

       沟通是为了让各自承担的责任更好地肩负。任何一个人,都为着自己的责任而活着。老师为了教育下一代,向我们传授知识,明知外界有着很多不利的条件而还要继续,那是亵渎自己责任的神圣;施工人员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那就是责任承担后果。

        我们有太多的责任,而沟通便是一条纽带,便是桥梁,沟通着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以便我们做到“责任到位”。

        社会上的各个角色需要沟通。

        对于走进大社会的我们,更需要做好沟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师之间。种种的关系,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所担负的责任不一样。做好沟通工作,办事情效率高了,师生之间交流多了便于教学工作的推进,宿舍少了矛盾,多了灿烂的欢笑。

       不要吝啬你的沟通,你身在何处都是肩负责任的一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