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不可怕,一个人也可以活成一支队伍
幸有我来山不孤,斜阳草石拓新路。——题记
小的时候干什么都要有个伴,到新的班级第一时间就是找寻一个孤单时的陪伴。那时候特羡慕那些连上厕所都是几个朋友成群结队去的人,感觉他们从来不会有孤独感,无论做什么都不会落单。如果自己独自一人走在校园里,会害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有人说一个人在外面走的时候很尴尬,其实哪有那么多尴尬,不过是自己的心理作用罢了。走在路上,谁也不认识谁,没有人会没事关注你是不是一个人,即便遇到了熟人朋友,打个招呼便是。
人从来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人生来就是孤独的,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那么一段孤独的时光,冲破那种孤独感给你带来的负面情绪,那就是成长。
1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段至今回想起都是被孤独溢满的日子。习惯了做什么都有人陪着的我,在进入新班级后显得格外被动,吃饭什么的都是跨班和以前的朋友一起。但因两个班的要求、作息和楼层不同,这种状态还没持续半学期就中断了。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我都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超市,一个人去厕所,真的恨不得把自己隐藏起来,深怕别人看到了问起:“你怎么是一个人?”索性刻意避开人流。课间也刻意给自己找事做,让自己忙起来,就显得不那么孤单了。
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很羡慕那些有很多好朋友的人,和朋友一起时又很羡慕能独处的人。以前班上有一个特别能独处的同学,很少能在她身边看到其他人,总是一个人坐在位子上学习。因此老师还以她为标准,让我们多向她学习。一开始我们还在想:谁想跟他一样啊,那样多孤单。但就后来和她坐前后桌的体验来看,她其实也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孤单,更多的则是她比我们都更能忍受孤独,甚至可以说是她很享受孤独。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她比那些害怕孤独的人成熟些许。暂且先不说她学习有多好,至少在独处时她能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
孤独其实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要学会在孤独中寻找乐趣,让自己的灵魂不孤单。
2
“拥有独处的能力,是一个人情感成熟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当我们长大,离开父母,独自一人去外地上学,没有了亲友的陪伴,孤独感,油然而生。这时最能看出一个人是否成熟。
总有一场独自一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不顾父母劝告,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城市,口中说着:“我迟早要一个人生活,不如先去锻炼一下,”开始,就意味着你长大了一半,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害怕孤独了。但也并不是每个人到了一定年龄都能有这样的悟性,包括之前的自己。来到大学后,第一次一个人穿梭于陌生的城市去找其他学校的朋友时,各种担心害怕,希望有人陪我一起去,但终还是一个人去了。那次之后,我也就不再害怕。
身边依旧有朋友在一个人远行前,需要鼓足勇气再出发。我告诉她这是不成熟的表现,褪去稚气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敢于独自一人做任何事。后来再向她提起那次经历,她蔚然一笑:“其实也没什么,我最后还不是回来了。有些事经历过一次,就有经验了。”
筱雨刚上高中那会儿身边有很多好朋友,在食堂吃饭她和朋友就能霸占整个桌子。可以说她做什么事都不愁会落单,可就在人人都羡慕的时候,她遭到了朋友的抛弃。于是每天独来独往,开始很是不适应,而在每天独自坐着末班车回家时,一个人静静的坐在最后一排,思考一天的收获,慢慢习惯了一个人。对于独处,她也从开始的抵触变成了喜欢。直到现在她都不再如以前那样害怕孤独了。
被迫孤独有时也许不是坏事,反而是在催着我们成长。
3
“真正成功的人,都是孤独的人。”这并不代表他们是常规意义上的孤独,而是某些灵感往往源于孤独时的遐想。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很喜欢独处。他每天有一两个小时独自一人,或写作,或阅读,从不感到无聊。和与人一起做事相比,他更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因为那时它能够绝对心静,从而写出有深度的好文章。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时候,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用学习来打比方丝毫不为过,学习需耐得住寂寞,可以看到高校里的学霸多半是独来独往,同时人缘也不差,她们与学习为伴,一个人的时候可以看一天的书,他们从未有很强的孤独感。正所谓真正善于独处的人,不会那么容易感到孤单,他们有自己的安排,静下来了,就不会轻易被别人影响。而那时就是自己最佳的增值期,没有人能够打扰到你,你便能自我提升。
生命好比一辆缓缓运行的列车,中途有人下车有人上车,但最终总会只剩下你一个人。人都会孤独,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即便是一个人,也要活成一支队伍。不要害怕孤独,先试着接受,进而换接受为享受,定能收获孤独给自己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