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阁就是要说出来的

过年的记忆

2019-02-01  本文已影响479人  惊鸿2019

小时候过年,是种难以形容的感觉。

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写完寒假作业,把最多的时间留出来,只为了过年。

那个时候的农村,年味非常的重。

从小年开始,稀稀落落的鞭炮声就响起来了。家家户户炖肉的香味也飘了出来。空气中弥漫着肉香和硝烟相混合的味道,非常的诱人。那个时候的孩子,都会很固执的认为:这就是年的味道。

过年的记忆

放鞭炮的越来越多了,我总是买一挂鞭炮,小心的拆开,拿着一根香,一个一个的点燃,这样,可以让快乐变得更加持久。如果有人整挂的燃放,我们是一定要围过去看的。一是为了热闹,再就是捡拾那些没有点着的散落的鞭炮。

街道上奔跑着一群孩子,每个孩子的口袋里都放满了糖果和鞭炮。

走亲访友,在年前就开始了。我们一定是那个冒着鼻涕泡的跟屁虫。那时候的冬天很冷,风也比现在大很多。父亲吃力的登着自行车,我在后座上缩着脖子,双手揣进了袖子里。

到了亲戚家,大人们热情的寒暄着,不时的询问着我的学习成绩,考了几分,班级里排名多少。当父亲骄傲的说出第一名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他那种骨子里流露出的自豪。然后就是摆上酒宴,小孩子是不能喝酒的,可是,当大人们喝高兴了,也会倒上半酒盅,鼓励我们喝下去。辛辣的感觉,再配上一个大肉块,也融进了年的记忆。

年前的赶集是必须的,家里要采购过年的食材。记忆中的集市很遥远,到处都是摆摊卖东西的。我们最关心的就是零食了,糖葫芦,麻花,糖人……仿佛都有了魔力,吸引着我们的味蕾,让我们停下脚步,咽着口水。这个时候,父母总会选择一两样,买给我们吃。

村子里的冬天是比较闲的。锣鼓很早就敲响了,震耳欲聋的声音,很快就引来一大群人。秧歌队也组织起来了,孩子们很快的加入进去,七歪八扭的挤在大人们中间,采集着属于我们自己的快乐。

三十晚上,大人们忙着准备年夜饭。我们却是早早地就出门了,手里拿着猪尿泡做成的灯笼。那个时候,有条件的已经用上玻璃罩子灯笼了。一群孩子点着灯笼,从村东头走到西头,寻着鞭炮声最大的地方,找着属于我们自己的乐子。那时候,最厉害的鞭炮就是二踢脚。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右手则去点火。一秒钟的时间,二踢脚重重的砸向地面,然后再高高的飞向天空,接着就是一声巨响,一个漂亮的火球在半空中炸开。

小时候,家里是没有电视机的,连黑白的也没有。孩子自然是不会待在家里的,哪怕是手脚冻得通红。直到半夜,街道上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才恋恋不舍的回了家。

父母早就把饺子包好了,就等着我们回家。吃完饺子,再放几只鞭炮,在父母的催促下,只好睡觉了。

清晨,四五点钟吧,鞭炮声就响起来了。我一骨碌爬起来,初一放鞭炮一定要赶早。

吃过早饭,就到了我们孩子们拜年的环节。我们是挨家挨户去拜年的,一句嘻嘻哈哈的过年好,能换来一大把糖果瓜子,大小口袋装满了,才恋恋不舍的回家,收藏起来,再开始第二轮的拜年。

一直到十五,村子里都洋溢在快活的年味里。运气好的话,村子还会放一两场露天电影。孩子们早早地穿上厚实的棉袄,带着板凳和马扎,占据最有利的位置。然后就是盼着天黑。电影大多是最古老的黑白片,偶尔也会看到一两部彩色的片子。如果是玩的太疯了,把看电影的事儿给忘了,那只好去银幕的后面看了。这是很悲催的感觉,每一个字幕都是反过来的。电影散场了,小伙伴们却是不肯走的,我们围着放映机,看着人家收拾机器。然后在地上捡几张断掉的胶片,这可是我们的宝贝,有了这些胶片,我们聚在一起,回味电影里的故事情节,回味剧中好人和坏人的表演。

很快到了十五,元宵节最是我不容错过的。县城里早早地挂起了各种各样的彩灯。吃过晚饭,父母会带着我们去看灯。一条条街道走过去,有彩灯的地方,一定会有卖东西的。到现在还没想清楚,那个时候的我,为什么那么馋嘴。看见什么东西都想去吃上一口。应该是家里太穷了吧,平时根本就吃不到这么多的好东西。

过完了正月十五,年就算正式过完了。快乐的日子结束了,我们也该开学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