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站一瞥》【席蓉蓉】

文章不长,就这么一大半页纸。行动不便的小贩在乘坐的火车上,给我们上了一节什么课?
列车上一般是不允许乘客卖东西的,事实上也很少有乘客带货物上火车出售,但车上却是卖东西的好地方。小贩上火车后就静坐着,此刻他是小贩也是乘客,而他是以乘客示人,遵守乘车规则。
男士的行为应该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见其行动不便还为生计奔波以这种不伤对方自尊的方式给予解囊相助,但是小贩拒绝了。小贩的拒绝还让男士一愣,从而对小贩产生了尊重,露出了和煦的笑。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一刻男士的心情是愉悦的,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堪称伟大的人格。
小贩歪斜的脸上露出的自傲,我想应该有不少人是不敢甚至是没办法露出的,因为现实上就很多人没有他的骨气。小贩虽然身有不便,但宁愿靠自己的劳动换得收获,也不想不劳而获。此刻,我又想起《最美孝子 感天动地》中的刘秀祥说过的话,“一个人活着不应该让人觉得可怜,而应该让人觉得可亲可敬。”和“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而且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是的,人当自强!即使是正在经受着苦难或者是身有残缺,都应该活得有志气!
人穷志不穷,身残志更坚。
1955年出生的张海迪,是我们熟悉的大姐姐。小时候因患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之后,张海迪便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先后动过四次大手术,摘除了六块脊椎板,三分之二的躯体失去了知觉。但张海迪没有沮丧,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向命运挑战。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莘县,给孩子当老师,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能学完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作品超过100万字。同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响全国,获得了“八十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两个美誉。邓小平爷爷更是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反观一些年富力强的人,工作时拈轻怕重,能偷懒就尽量偷懒,有利益又斤斤计较,多多益善,这简直是真正的“白领”,白领工资;还有一些宁愿窝在家也不想去工作,就等着吃爹娘的;这些年路上或广场偶有残疾儿童卖花行乞,这些甚至是背后有人在操控着,这里面是不是有些是被偷走的孩子,这些藏在背后的人简直丧尽天良,多少父母因为走失了孩子找不回而一辈子活在痛苦中。
都说人生没有如果,但如果所有人都能自立自强,有骨气点,去勤劳致富过日子,那世间岂不是到处都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