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方法论010丨“瞬间解码”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
010丨“瞬间解码”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
吴伯凡
1.3.2
做品牌、做销售、交朋友等等,都包含着类黑客的“瞬间解码”行为,这里的本质特征在于:瞬间释放认知优势,让对方的防御性识别系统瞬间瓦解,同时通过制造某种跟你的隐秘认知契合的东西,让对方突然之间产生一种熟悉感,完全处于不设防甚至是拥抱的状态,瞬间实现认知优势。
一、日本的品牌名称为什么都像英文?
做品牌也是一种编码和解码。
日本企业在全球化过程当中,有一个很重要,但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功夫:品牌名称。而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时候,往往会吃的一个亏也是:我们的品牌名称都是中国化的。
外国人,尤其是欧美人,当他觉得特别陌生,品牌名称特别拗口的时候,自然就会产生一种排斥心态。这样的话,一个品牌,哪怕本身的产品质量、体验都很好,但是不自觉地承担了品牌的负资产。
日本企业在让自己的产品走向世界的时候,做的工作就是:不让欧美人对他们的品牌名称产生自然的排斥。比如“SONY(索尼)”看上去肯定不是英文单词,有某种陌生感,但按照英文发音念起来非常顺畅,又有一种显而易见的熟悉感。我们意识里的“免疫系统”就立刻放松了警惕,让它进来了。
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相当于我们身体的海关,严防一些异己分子进到我们身体中来。在我们的意识当中,也有类似于免疫系统的、海关的机制。我们可以把这种东西理解为“成见”,理解为一种对陌生事物天然的警戒。
不管做品牌还是交友,都应该在最短的时间里消除对方意识里的免疫系统对你的警戒。
日本企业的品牌名称,不管是SONY(索尼)还是Nikon(尼康),或者Canon(佳能),欧美人一念就非常顺口。日本企业在取名字的时候,会把握一个原则:不完全是一个英文单词,虽然有些是,但是比较生僻。
比如Canon(佳能),最初叫日文的“観音”,这个词像我们的汉语拼音一样,写下来很复杂。外国人一看,首先想到的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后来佳能公司就选了一个比较生僻的英文词“canon”。如果多一个“n”,就是加农炮的那个单词“cannon”了。这个词在英文当中是比较高级的词汇,你会觉得有格调,所以它就很容易乘虚而入,顺利通过你意识当中的海关。
还有一些词,比如丰田车的名称。丰田,TOYOTA是公司名,别人一看就知道是日本的车,但丰田给它的每一款车都取了一个貌似英文的名称,像Camry(凯美瑞),类似英文“camera”(摄像头)。
你总觉得这是你看过的一个词,但实际上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今天的蹭热点,给你造成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你都不知道它跟什么相似。
这种相似性,其实就是一种编码。这种编码有一点儿像黑客行为,把你意识里的免疫系统、排异机制一下子给瓦解了。
二、刷卡:快速识别的认知优势
在生活当中,这些看似很简单的事情背后还是一种认知:
第一,你知道对方的认知机制;
第二,你在对方那里预埋各种通关机制,预埋很多钥匙,以便你能够在一瞬间打开对方,让他接纳你。
智能包含着识别,而识别就是“我预置某些东西,让外来的东西跟我对得上”。这个原理说白了就是“钥匙和锁之间预置的契合性”。最重要的是,它是在瞬间完成的。
我们讲到过“口令思维”,就是将对方的接纳行为在一瞬间完成,而不是用暴力的方式砸门,或者用炸药、锤子砸开对方的门。
认知的这种特点就是我们本周的关键词:认知和刷卡。认知在结果上常常表现为瞬间实现,但是背后的机制是极其复杂的。
有一本畅销书,英文名叫Blink,中文简体字版叫《眨眼之间》。它说的其实也是认知优势的问题:在很多场景里,你的行动优势和最终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你的认知优势,而这种认知优势表现在它消耗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不是秒级而是毫秒级的——不到1秒的时间,你就解码了,就看出问题的本质了,就像我们的手机能在一瞬间识别我们的指纹或者面孔。
Blink这本书里讲到很多例子,比如一个专门从事婚姻咨询的心理咨询师,他听到临桌一对男女(可能是夫妻,也可能是情人)不过十来分钟的对话,就能对他们目前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已婚夫妇之间的婚姻状况,有一个迅速而准确的判断。
在几十年前有一种特殊的职业,就是通过对方的发报手法来进行追踪。不同的人在发送同样电码的时候,用的力气和频率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每个人写字时候的字迹不一样。专门有跟踪发报员的专家,他们能够在瞬间识别这个电码是谁在发,他现在的任务是加重了还是减少了、在什么位置等等。电视剧《暗算》里就有这种情节的反映。
这种现象其实非常普遍。有人说Blink这本书讲的是厚积薄发,是建立在大量数据优化的算法之上、根据某一个症状作出迅速判断的能力——这其实是我们寻求认知的一种理想极致状态。
所谓的“认知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快速识别。
这个过程酷似刷卡:假如你第一次进城,看到别人拿着一张卡在一个大门口刷一下,门就打开,人就进去了。你会觉得这很有意思,心想“拿一个白色塑料片一刷就进去了,我也去弄一张塑料片,或者我干脆用我的一个公交卡刷一下,看能不能进去”,显然,你是不能进去的。
三、“瞬间的自动化”是一个长期修炼的结果
瞬间完成的东西背后是一套复杂的编码和运算系统。
瞬间完成的行为让人羡慕,但要实现这样一个行为,是需要极其复杂的准备工作的。所以有人说,这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行为。
小时候看《福尔摩斯探案集》,对福尔摩斯跟华生的相遇印象极深。福尔摩斯看到华生的第一眼就说:“你是从阿富汗回来的。”这让华生非常惊讶,因为这个事情太神奇。他们后来再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华生认为一定是有人告诉福尔摩斯了,而福尔摩斯告诉他不是,并且很费劲地复盘了那个瞬间发生的过程:
“别人介绍你是一个医生,我看你有军人气势,那么你就是一个军医;我看见你的脸色很黑,但你的手腕儿很白,那证明你的皮肤本来是很白的,你刚刚从一个阳光很充足的地方回来;你的面色憔悴,表现出一种旧病初愈的状态;你的左臂受了伤,动作看上去有些僵硬。那么一个英国的军医在热带的地方历经艰辛,左臂负过伤,最近英国在什么地方打仗呢?在阿富汗。所以我认定你是从阿富汗回来的。”
福尔摩斯的这种回溯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他在一瞬间就完成了,这叫“瞬间的自动化”。但要实现这种自动化是非常不容易的,它跟“拍脑袋想当然”完全不是一回事,它迅速完成的计算过程里包含了很严密的计算,只不过这个过程太快了,就误以为它是“想当然”。
从这一件事里我们就能够领悟到一点:任何一个认知的结论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却是非常不容易和复杂的。这种令人羡慕的认知优势的背后是一个长期的修炼过程。
吴伯凡
认知方法论010丨“瞬间解码”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