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技术想法

认知和感知

2017-09-18  本文已影响153人  贾记春

1

听很多人说过有社交恐惧症。

自己一个人抱着手机,在微信或QQ群里很活跃,很幽默,谈笑风生。但一到线下,就唯唯诺诺,躲在人群角落里。不愿、害怕和别人交流。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安全感,一个是表达能力。

有充足的安全感的交流,基本发生在熟人之间,或者网络上。

表达能力,往往取决于能否创建一致的交流语境。在对话的过程,能否出现带有共识的话题,或能否出现观点不同但认知背景接近的情景。

知识渊博的人或有好奇心的人,都是合适的对话者。因为他们很快就能和对方找到共同的话题。

2

最痛苦的是能了解别人的想法,但表达时太自我的人。

比如四十岁之前的我。

那时,我是一个不太愿意过多解释和举例的人。如果一句话,我以为三个字能表达清楚了的,绝不用五个字。

要命的就是那个我以为。

事实上,我是需要三十个字才有可能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想法,还未必完全理解正确。

说的少,不解释。对话容易产生大量的空白,产生很多的尴尬。尤其是半熟不熟和陌生人之间。

如果是自己喜欢的话题,也能滔滔不绝,成为话题的主导者,甚至强势到忽略对方的感受。

3

今年曾流行一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句话的题眼就是有趣的灵魂难觅。

什么是有趣的灵魂呢?

我觉得是那种亲和不燥的、让人有探索欲望的、能让人如沐春风的人。而且能把这种特质准确表达出来,让人感受得到的人。

这种人,知道并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不能不愿,真诚又克制的赞美他人和自己的优点长处。给别人创造有安全感的环境,和别人的对话语境实时同步。

这种有趣,建立在有强大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基础之上的。

4

认知,是理性的,是知识和见解驱动的。我们学习、从小上学接受教育,几乎都是在提升认知,扩展认知的边界。

学习物理,是为了掌握从宏观宇宙到微观粒子的运行规律;学习化学,是为了认识物质的生成和消失;学习历史,是探索人类进程中的流动、迁徙,进化;学习外语,是打破不同族群交流的巴别塔;……

这都是认知,从古玩鉴赏到航天科技,从美食品尝到人工智能,都是认知的一部分。

百度百科是这么定义的。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存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5

感知,则是另外一个领域。

是我们在傍晚面对美景,情不自禁的吟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时;是读“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潸然的那刻;是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听到的人生苍茫;是娶妻生子、金榜题名时的那种喜悦。

感知能力,是对一瞬间的感受的领悟力,能够准确的抓住并能表达出那容易随风而逝的心理状态的能力。

提升感知能力,需要不停的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仔细的区分情绪变化的每一缕纹路,探索行为改变背后的动机差异。

自我探索,可以寻找教练帮助。也可以通过冥想和自我教练。

6

扩展认知,增强感知。

愿我们都有一颗有趣的灵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