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意恩仇录 20.福祸伏焉

2022-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言若诺33

那汉白玉大石碑上,都是龙飞凤舞的古篆体字,有人识出天头上横书的两字,翻译到这天就是“诏封”字样,下面竖写的则是“徐嘉山”三个大字。徐嘉山三字左右又各有一竖行小字,右书“法外道场”,左写“不役不赋”。

这碑文传出,有聪明识事者,便思一定是有高人身具特权,在此修行。修了功德圆满之后,拔地升天。这里作为修仙道场,也必然是山灵地福。有语道吉祥宝地,福祚绵延。若在此处建居安身,一定能沾仙人之福气,延泽子孙。

于是郑家峪人有这样想的,也有人这样做了。做了的,都是不甘平庸、胆大有为的人。他们认为富贵险中求,想富贵就必须到富贵地上去。于是陆陆续续就有人迁上这徐嘉山来,在这山上落地生根。

至于那些有想法而不做的,多是谨小慎微的人。他们因为敬畏神圣,反而对徐嘉山敬而远之,或曰“命微不能安大福,亵渎灵地或遭罪”。这些人庸俗而知足,认为平安就是福。他们不求大富大贵,所以不肯冒险向山上迁居。

上山者自上山,守居者自守居。因此,徐嘉山上得免了人多为患之虞。

企望福地荫泽子孙而迁居到徐嘉山上的,其中就有郑、徐两姓居多。迁居到山上的人,后经几代繁衍生息,山上渐渐颇具村庄规模。或许真是地灵人杰,徐嘉山上的后生中,果然陆续出了一些人物,有文有武。

上山的人求福得福的愿望实现了,但其中也有奇怪之象。这便是郑姓人多为文,但最好的也只能得中秀才,做个私塾教师,却难得进一步中举升官。而徐姓人则文武双兴,代代皆有出仕入宦之人。其为文者多有妙笔生花、舌绽莲花之才,这些人中举中魁,官运亨通,步步高升;为武者则有弓马娴熟、偷天换日之术,参军入伍不乏将军。俗语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以徐家人出山做了大官、便举家徙居于外,享大都使荣花富贵去了。于是,徐嘉山上,郑姓人口渐渐占了多数。

这是郑、徐两姓独得徐嘉山福庇佑运。而更多郑家峪百姓更有一喜处:自从天降祥瑞,徐嘉山半个山腾空升天之后,无论是粮赋还是徭役,都不见官府再来骚扰郑家峪地方。人们自此很长很长一段岁月,安居乐业,自给自足,小日子过的越来越滋润。饮水思源,人们相信一定是那个叫徐嘉的仙人赐与了郑家峪的福气,于是便有歌谣渐成,传颂徐嘉仙:

“也说古,也说今,古今有个好地方。郑家峪,徐嘉山,灵山灵水出神仙。徐嘉修道得天恩,天恩御诏赐福缘,百姓得居得永安。徐嘉山水金·,莫动此地一寸土,莫动此地一方民。动土天地翻,动民四海沸,无量寿福徐神仙。”

托福于除嘉的“法外道场,不役不赋”,郑家峪这一方的百姓,不再苦于苛捐杂税和徭役。但是,官府或许是也因此放弃了对这个地方的管理。有道在没有付出就没有服务,没有油水谁为你操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社会文明还亟需进化的时代,山村僻野失去了王法的约束,必将是强者的天堂,弱者的地狱。

有言谓“福兮,祸所伏焉;祸兮,福所依焉”。此语应验在郑家峪百姓身上,再确实不过。因为郑家峪的百姓得到了没有官辖的自在之福,也酿成了没有王法之祸。

为什么这样讲呢?

因为有一句俗话说得的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利益江湖,江湖利益,无人不身陷其中。天高皇帝远的郑家峪,更是难免其俗。

天长日久,郑家峪那里物产渐富,但民风渐蛮。小至人际琐事,大至邻里纠纷,逐渐习惯论实力说话,是非标准也由此陷入混乱。打架斗殴、恃强凌弱、攀富欺贫、巧取豪夺等等之事不胜枚举。

爹不爹,娘不娘,拳头硬了就是王。此等乡风之下,养出一个蛮人,直搅的郑家峪里无安宁,百姓之苦似黄莲。

欲知此货是哪一个,大白话这里卖个关子明天说。谢谢,谢谢众位阅读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