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青春
郑重声明,原创非首发 曾发表于传统媒体 文责自负
八零后的青春里总少不了泡面的身影。泡面也叫快餐面、方便面,放入调料,开水冲泡三分钟即可享受,方便快捷。也可放入锅内煮食,加入火腿肠、鸡蛋、青菜等配料,同样能给舌尖一份不一样的享受。
我和泡面的第一次邂逅是在1989年,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三鲜伊面。黄颜色塑料包装,一小包调料,简约的风格里却有着不简单的味道,锁住了我最初的快餐味蕾。滚烫的开水是唤醒面条味道的最佳媒介,时间一到掀开碗盖,泡好的面条色泽光亮,那种妙不可言的满口生香教会了我狼吞虎咽。有一次爸爸用锅给我煮了一碗配了荷包蛋的三鲜伊面。可吃惯了开水泡面的我撅着小嘴不肯吃,爸爸要我尝一口,不喜欢的话再给我用开水泡面。我只好妥协尝了一口,这一尝导致了我初次“移情别恋”,津津有味地大口吃起煮面来,我饿虎扑食的样子让爸爸成就感十足。
小学时,康师傅三剑客霸屏了电视泡面广告:红烧牛肉面、台湾担仔面、鲜虾面。和三鲜伊面不同的是,这三位都自带一次性的面碗,开水直接倒在碗中冲泡即可,除了有调料包,还有酱包和干菜包,味道更浓郁,面汤更可口,要知道当时能吃康师傅泡面也算一种奢侈。爱赶时髦的爸爸把三种味道的面各买一箱放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那时我起床早,自己烧好开水,选好一个口味作为当天的早餐。当然在这方面我也做到了尽可能雨露均沾:三种口味轮流享用。我自己吃饱之余也为尚在酣梦的父母泡上两碗再去上学。虽然父母起床后开始享用时早已泡过了头,但吃着我为他们泡的面依然大为感动,逢人就说儿子懂事了。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泡面市场愈发生意红火,泡面种类可谓百花齐放,却似乎没了我当年钟情的味道。记得央视某一期《综艺大观》节目播放了过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里面有饥肠辘辘的陈佩斯垂涎欲滴地看着朱时茂干吃泡面的情节,那也是我第一次观看“吃播”,馋得无法克制,后来一段时间内,小虎队干脆面成了我泡面青春里的新宠,不必开水冲泡,简单粗暴地把一包干脆面隔着包装袋拳头砸碎,撕开袋子撒上调料揉匀,便“咔吧咔吧”的咀嚼,满足感酣畅淋漓。
大学时,我开始学着记账,伙食费无疑是最大的一笔开销。虽然父母再三叮嘱我饮食上绝不要亏待自己,可血气方刚的我却认为,既然在经济上还不能做到开源,就必须全力以赴节流。于是,我和同宿舍的兄弟一人买了一箱最便宜的泡面,决定每餐一包泡面,这样的话一个月下来才90块基本伙食费。
来深这些年,出差的火车上和加班时的忙碌中,泡面总会挺身而出,它充斥在我青春里的每一个角落,记录着我的喜怒哀乐。曾幻想自己是《哆啦A梦》故事中太阳王传说里那个爱吃泡面的王子,八零后的快乐真的很简单。虽然家常便饭我一直喜欢,山珍海味我也会馋,可我的私人菜单上永远有属于泡面的一席之地。如此这般,八零后的青春才有灵魂,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