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沙漠
读书是刷新认识,黑塞的书读完再讨论,有光亮照进来改变你的容颜,读一个剧本,深入下去才有营养。读书要有好的选择打开脑洞,打开思路清晰,佛度有缘人。
一是把你的感受分享出来;
二分享自己的画;
三自己经历性侵事件哭诉愤怒,听到唐山打人事件……极度惊恐不安!昨天今天什么事都没有做,意识清醒过来才能做事,有时候情绪掉到极点后,找到《悉达多》,荣格的书有相似经历。
你什么都没做错,那个男的和你导员都是活该,他们才应该受到处罚!你很勇敢,你骂他,对抗,报警,拍片,报告导员,哪个都没做错!
三 “我的至暗时刻!”
不要去追一条狗!
痛苦促使悉达多探索尝试,直到与万物消融一体。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有时候要下意识和世外抽离一下,提醒自己慢慢浸入;浸入也是有个过程的。。当书变成朋友时,当发现有个现实就是“只有自己才能和书本中的自己产生链接时就要亲自而为之”
我一度以为,读书就是和书在一起,现在才感受读书是心的旅程。是的,测评过,视频的接收率最后25%,肯定听过就忘,阅读是主动的,创造性的阅读更是,实践的是一种思维训练吧。说到我心里了,我也是如果不是因为工作,很少读书,也因此自责过自己不够努力,但刚刚老师一说,我才发现我的空闲都在画画,虽然和工作无关但画满了七八个空本子。其实不需要以读完一本为目的,而是读的时候的状态能否达到心流,哪怕是一小段都能在心中环绕很久;书读得多也不一定会获得智慧;但是读书是一个相对自然的“途径”。我也觉得读书很舒服,是与自己相处,又不觉得孤独的绝美办法,不过提问的姐妹,如果你能通过其他方式与自己在一起,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平和,获得成长,那也没有任何问题,喜马拉雅听书也没毛病,我即读书也听书,选择你适合的方法就好,不需要给自己太多评价,听从你的内心,才是悉达多教给我们的~
甜蜜的活着,让我想到一部电影,优雅的刺猬。读书是甜蜜地活着的一种方式。
悉达多最后一章说过,得道之人和普通世人的区别就是“觉知”,你只要觉知到了自己的存在,你就已经走上智慧之路了。我们的教育经历没有教会我们的自知和自觉 唯有读书和行动。
大家都要坚持下来才最好!
“赋能不是别人赋予的,是你本身就有,只是指引你看到了自己的光”。我是自性 空性 我是一切的可能性。
讨论环节没有排到队,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悉达多在出世和入世间修行,对世人既羡慕又蔑视,深感到世人的痛苦。人们因为苦而想解脱因而有了出离心,所以才有出世的高人和入世的强者。现当代的我们时常感受到精神和世俗世界的隔阂甚至是抽离,用句俗语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让我看看]就是一颗心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染污,今天新学到的名词社会潜意识。那如何做才能在出世和入世间平衡?即忠于本心不受染污又能成为入世的强灵活自如,透彻欢喜? 很喜欢今天读书会上分享的“从无我到自性”这句话,很像老话“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和“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两个境界,不知道理解得是否贴切?与您有同样的思考,时常被教导“世上无净土”,但却又坚信自己需要成为"净土"的信念。
我感觉这就又陷入到一种二元论的那种对立状态,就是会把自己就拉扯的很分裂,其实没有必要。怎么说呢,就是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这个世界有多糟糕,在你没有行动之前呢,都是以为的和别人嗯,家给加固给你的那个世界的印象,但是当你真正行动的时候。当你沉浸于每项行动的时候,并且有意识将行动变成了一种指引,你变得更好,然后在不断进化。就像今天那个孟老师他所说的,就抽丝剥茧的那个过程中的时候,你就可能每一次行动和在入世当中的那个生活,他已经不断的在将你。拉进到出事的那个状态了,就有时候它是可稍不留神的,其实你就已经在入世中已经出世了。所以,有时候不要太怕别人觉得这个社会怎么样,尤其是媒体啊,尤其是八卦,尤其是这种小视频啊疯狂给你宣传,这种观念就是导致你根本用你的大脑在思考,你让别人的观念,就算是要出世,你也只是在为了去论证和证明这个出的必要性,而没有真正的去为自己而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