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人生

【15】把学习本身当作一种乐趣,并不断完善自己

2019-01-10  本文已影响63人  经营你的人生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作者是韩国的 KBS制作团队。

1.这是一本探访各个国家在教育方面最根本不同和最有特色的书,从而帮我们来思考,什么才是最好的学习。

2.第一站去了韩国,韩国人就是玩命的考试,而且题目的难度很大,在补习区。韩国的学生经常住在一个5平米的小房子里面埋头读书,为了学习而学习,非常的奇怪。韩国人上学目的就是要考最好的学校,然后找一个最佳的伴侣,一份体面的工作,这样才能过更好的生活。

5平米的小房子

3.第二站来到中国,可能去了类似于毛坦厂这样的地方,就是一个高考的重镇,到了高考那天,非常的壮观,几十辆大巴车拉着孩子,跟上战场一样,还有拉着横幅,上面写着:今天的努力为了明天的辉煌!然后去了清华大学,他们感觉那里的学生非常刻苦,晚上熄灯后还在学习,在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说:我们学习是以天下为己任,我们是肩负着社会的责任。

4.第三站去了日本,在日本有个巨大的发榜文化,其实能够上好大学的学生,70%都是要上私立补习班的,日本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择校,像早稻田,东大他们都有自己私立的幼儿园。日本人都不太喜欢出众,他们追求相互依存,上下级之间有时会提出无理的要求,在学校里大家追求整齐划一,大家都通过考试比分数高低更重要,面对考试大家分工学习,而且笔记记得非常详细,甚至可以去卖钱的。日本大学还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社团组织,即使考不上大学也能够很体面的生活,因为他们特别尊重哪些把一些小事做得极致的人,比如成为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匠人中的匠人”秋山利辉等等。

5.第四站去了印度,在印度,高考被称为世界上最难的考试,印度有个IIT,就是印度理工,这里分享一些数字,在硅谷15%的创业者是IIT毕业的,在美国宇航局32%的科研人员是IIT毕业的,美国的医生当中12%是IIT毕业的,所以这是一所能够改变印度人命运的最好学校,每年报考40万人,最后录取5000人,他们有一个特别强大出题机构,确保绝对不会出现重复考题。他们的考试有一个特点全是考记忆,而且他们记忆东西的时候喜欢结合手势, 因为这样让他们记得特别牢。

6.第五站去了以色列,这个地方的教育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的,先说一些数字,23%的诺贝尔奖得主是犹太人,有179人,他们的头像被雕塑出来摆放在以色列的大街小巷,包括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全球的犹太人一共只有1700万人,但是哈弗大学当中三分之一是犹太人,耶鲁21%是犹太人,常春藤名校的教授30%是犹太人,美国所有的投资银行都是犹太人投资的,美国人所用的钱,都来自于联邦储备局,是犹太人建立的,在世界500强的企业当中,30-40%是犹太人掌控的,美国的新闻界,好莱坞都是犹太人在掌控。犹太人为什么那么杰出呢?他们成功秘诀是在于热衷教育他们认为只有智慧才是自己的,所以他们到哪里都会带着书,非常重视教育,他们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跟睡眠有关,只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学习成绩才会更好,还跟在课堂上活跃度相关,在犹太人的学校里面没有一间安静的教室,大家都在不断的讨论。因为他们没有高考,学习是开放的,高中读完无论男女都要去服兵役,三年兵役完成后,去环游世界一年,然后再决定上什么大学,此时他们学习会具有很强的目的性,都是怀抱中对整个世界的探索精神,好奇心以及自己的理想来选择大学和专业的,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爱学习,能够成为科学家,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因为你没有观过世界,你哪来的世界观呢?所以有句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7.第六站去了法国,在法国高考当中,占分最高学科的是哲学,在法国发生大的事情,报社是邀请哲学家来写评论,还有:我们可以否定非常明确的内容吗?可以划定正常与不正常事物的界限吗?如果没有神,一切都会得到允许吗?有没有与事实相反的真相,这些是他们的考试题目。在埃克塞特学院,有一个哈克尼斯圆桌,创造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所有的课程都是在圆桌上进行的,一个圆桌大概12个孩子,人人都可以发言,都要参与讨论

8.第七站去了英国,在英国去了牛津大学,最典型的是一对一的导师制,从本科生开始,学校也有公开的讲座,但是他们不去上,因为他们觉得:凡是在讲座当中能够听到的东西,我在网络上都能够搜得到,这就是精英的学习。但是他们对待教授的论文答辩都非常谨慎,因为教授都会不断的盘问,问得他们汗如雨下,这就是牛津的教学方法。所以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细致的准备,所以他们能够培养出很多的科学家,还有26位首相,47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19位国家元首,包括克林顿也是从牛津大学毕业的。还有一个是牛津大学的晚餐,他们都是穿正装去的,这样做的好处,可以跨学科的交流,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

9.最好,他们还进行了总结,东方人学习更多是为了家人,西方人更多是为了自己;东方是水稻文化,西方是小麦文化;东方人喜欢鞭策子女使其进步,西方人喜欢赞美和孤鼓励子女使其进步,东方人看重团队,西方人看重与众不同,东方人擅长背诵,西方人擅长提问,东方人注重内心的感觉,西方人注重在讨论中获胜,东方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妥协,西方人则喜欢不断的争论,这些都是东西方教育的本质差别。

10.最后用叔本华的一句话来结尾:“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是什么?就是天才和普通人都学习,但是普通人把学习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天才把学习本身当作一种乐趣,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