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季|读《阅读与写作》杂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6288974/fb85fe3830a18857.jpg)
众所周知中小学生学习语文离不开阅读与写作,然而这两大板块内容始终成为学生与教师的困扰。学生怎么读怎么写?教师怎么教阅读怎么教写作?成了制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老先生的《阅读与写作》这本书中为我们指点迷津,以下内容为简要概括,希望能为看到的中小学学生和老师带来点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上的启发。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效果就是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现在的教学中,语文当中虽然有练习,但是并不多,其效率也不高,只是简单性的重复练习,对于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没有什么大的作用。老师经常让学生练习会让学生透不过气来,因为练的多,学生累的多,对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淡。这是学生如何读的问题。
接下来谈谈老师教的问题。阅读课要讲得透,有的老师热情有余,可是本钱不够,办法不多,对课文不能够透彻理解,总是借助于教参来讲解,对文本没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总是徘徊在文本之外,讲不到点子上,把学生引领不到文本中心。教师的功夫还在自己,只靠从别人那里拿来,自己不下功夫或少下功夫,是不行的。所以要教好阅读课,教师首先自己要功夫深,要有一定的阅读量,要透彻理解课文,还得靠自己下功夫钻研文本,有的老师人非常热情,不见得就能完成语文课的教学任务。
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想想,学生将来要阅读,老师要跟在他们背后吗?因此要一边教,一边放手让学生学会读。办法就是不让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在听课的时候自觉动脑筋,只有这个项目做到了,老师才真正起到了主导作用。否则一堂课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听听而已的概念,脑子里不会有太深刻的印象,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相反,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哪怕只有一点点收获,也是学生自己的,这要比“填鸭式”教学有效得多。
阅读,要认真,其次要迅速,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会让学生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进而影响到语言表达,也就是写作能力。教阅读课,不仅要教内容,更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有条有理地表达出中心的,只有这个问题跟作者一块考虑才能在作文的时候,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展开写作。
为了提高写作,一定要扩展学生的视野,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读什么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阅读的过程也是求知的过程,而知识使自己生活的技能充实,绝不是什么装饰品,知识是用来应付生活,改进生活的技能。夏丏尊老先生说:“读书并不是风雅的勾当,是改进生活、丰富生活的手段,书籍并不是茶余酒后的消遣品,乃是培养胜过上知识既能的工具。”在他看来,阅读的范围有三:一是关于自己职务的,二是参考用的,三是关于趣味和有修养的。
学生的职务就是学习学校的各种功课,当然绝不仅仅是读课本,应该以教科书为半径,从各方面加以扩充,比如语文课本是由二三十篇独立的课文组成的,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不仅仅是学习这一篇课文,而是要想对朱自清有一个清楚的了解,需要阅读他更多的文学作品。再比如:《猴王出世》为了了解整部《西游记》就需要阅读整本书,诸如此类型的文章非常多,所以不要把语文课本简单的当作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来说,只是一个撬动学生阅读的支点。其次是参考书,有些书不看参考书就会看得马马虎虎,比如学习文言文,就得借助一些参考书,字典辞源类的书,否则看书就会闹出笑话。比如李白《静夜思》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里的“床”并不是卧榻,坐在床上是看不到地上的霜的,那么“床”在《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在读历史课本时,要想学的透彻,就需要了解整个历史事件。三是关于趣味修养类的书,可以说跟课本无关,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阅读,一段时间读绘画,一段时间读小说,一段时间读散文,这都没有问题。但在读书的时候,一定不能泛泛而读,种类不必多,但要精。知识无穷尽,书籍如浩瀚无垠的海洋,而且良莠不齐,不经选择地读,只会浪费时间。读书的时候,对于经典性的书尤其要精读,精读一本好书,能让人受益无穷。
接下来谈谈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中小学生写什么向来是最头疼的,写什么才合乎写作的要求呢?写我们自己的经验,如果写作超出我们的经验范围,相当于空口说白话,为什么现在中小学生张口就能够写出宏大的内容,看着养眼,实则是假话套话废话,脱离实际,且没有自己的真实情感。好文章永远感动是首先是自己,不能悦己,如何动人?人人要写作跟人人要说话一样自然,胡乱写岂不相当于胡说八道?有谁愿意听人胡说八道呢?所以好的文章,也不过是材料选得精当一点,话说得周密一点罢了。
写文章大可不必惧怕。能写文章也算不得什么可以夸耀的事,不能这写文章却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同哑巴差不多,对生活有相当发的坏影响,叶圣陶老先生如是说。写作,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达的情说出来就可以了。写作文并不需要文采华丽,也不需要花言巧语去取悦谁,只是我们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而已。在学习中,很多学生会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抛开,从而去寻找那些自认为高大上的材料。即便这样说,有的学生依然会认为自己没什么东西可写,那么就要从观察上下功夫了,正是由于自己把写作当作神圣的事,所以总想寻找一些高尚的事情与之匹配。生活本来就是寻常的,何必抛弃眼前,而去好高骛远呢?生活认认真真观察,处处努力,也就会开凿了写作材料的源泉。写作中,总有一些人想求助点写作秘籍之类的东西,也常常有人会把提高写作能力寄托在看作文书上,事实上这绝不是一条好的作文之路。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一位作家是靠看作文书而成功写作的。
说话是写作的基础,说话尚且有表情姿势作为辅助,而写作就不行了。面部表情和动作姿势是写不进去的,所以要锻炼语言习惯。说一句话,表达一个意思,就要让别人听得明白,写作也是这样的,长期锻炼,把无形的语言写成有形的文章,只要是会写的字,谁又不会呢!没毛病的语言写出的文章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通。要说写作有捷径,就是诵读。想让写作更上一个台阶,那就张口诵读吧,文章读的滚瓜烂熟,自然也就锻炼了语言习惯,而诵读就是学习语言习惯的一种有效锻炼方法。
写文章还要抓住中心,就像两个人见面天南海北的谈,最终忘记的最初的目的。写文章万不可这样,要有中心,如果没有中心,就没有写的必要。那些无关主题中心的话可以完全剔除,大可不必浪费笔墨。所以写文章,就是锻炼良好的语言习惯,语言习惯良好,写出来的文章就会通畅许多。
以上关于中小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内容总结了这么多,希望诸位还在阅读与写作中迷惑的人们有所帮助。阅读与写作的知识是技能性的,必须养成习惯,并在不知不觉之间受用着它,才是真正的受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断然不会让阅读和写作有所提高,所以,要想提高阅读与写作的能力,还是自己多下些功夫的吧!
2018年的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