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伍尔夫的视觉

2017-03-02  本文已影响38人  桃酥1618

这里面比较喜欢的篇幅是《多萝西·华兹华斯》《保护人和番红花》和《妇女和小说》。

大概是受《简·爱》和《呼啸山庄》的影响,对于英国的小说,印象中对于景物和心理刻画比较多,大自然加上主人公的情怀,融合为一体。伍尔夫应是博览群书,对于英国的小说和作者,颇有研究,对于小说里的构造和背后的意图,在她的读书笔记里,较为详实地记录了她的观点。

图来自网络

因为涉及到比较多的篇幅,先挑《多萝西·华兹华斯》这一章来分析。多萝西的《日记》记录了大自然的演变过程,她和哥哥一起住在高山附近的小树林里,远离硝烟和繁华,用笔和一颗敏感的心记录四季的变化。伍尔夫说“属于诗人的天赋、抓住非常普通的事实,略加点染、经常练习运用、她的观察力磨炼得非常纯熟、敏锐、在大自然和多萝西之间发展出某种水乳交融般的共鸣”,虽然从未读过多萝西的文字,但是从伍尔夫的读书笔记里,对多萝西的文风有了新的认识,一个对于自然热心的人儿,细腻的观察,加上炽热的情感,人与自然的共鸣,达到这种纯火炉青的地步确实需要时间的磨炼。

伍尔夫写读书笔记有个特点,先分析书背后的作者,包括生平和经历,再来分析作者的文字,然后把文字和其人合并分析。见解很深,对于英国的历史和小说作者,从她的读书笔记中可以有更深的了解。比如在《妇女和小说》中,我们得知18世纪以前没有女性作品的原因,是因为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她说“小说归根结底是关于千万不同的事物——关于人、关于自然、关于神——的陈述”“诗意态度的根基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物质的事物之上的。”“钱财和空闲所能提供的冷静的、超越个人的观察事物的机会。”一针见血地提出妇女和小说之间的关联。她不算一个尖锐的女权主义者,但是从她的文字中能看出她对于女性作者和小说之间的研究,或许是因为同是女性的缘故,在这本《伍尔夫读书笔记》中,大部分是女性作者,她的视觉细腻不刻薄不偏执。

初看这本《伍尔夫读书笔记》,一度让我陷入比较困顿的时刻,可能这和伍尔夫的叙述方式有点关系,比较平静地讲述她的见解,她在那头兴致勃勃地庖丁解牛,我在这头头脑发昏,倘若静下心来,发觉翻译很棒,至少在遣词造句上面,不那么拗口。于是渐入佳境,走进这位聪慧作者的空间,一同探究她看过的精神世界。在《保护人和番红花》中,她说“写时只要把心里想的准确地讲出来就行了”又提出“一本书写出来,总是为了让什么人读的”。关于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比如写书评,你总不能依着自己的脾性喜好,去判断作者文风的好坏吧,过分刻薄是很潇洒,但也会得罪太多人;过分奉承又显得失去自我。“懂得了为什么人而写作,才懂得如何去写作”,诚然,在这个社会,如何在大趋势中还坚守自己的一份信念,敲着有灵魂的键盘,去传达自己的理念和思考,不过分张扬,亦不过去贬低,倒也是值得深思。番红花啊番红花,想要一直保留着鲜艳美丽的花朵,也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伍尔夫读书笔记》中,对于保护人和写作人之间的牵连,“一枯俱枯,一荣俱荣”,她在当时已经看出这其中的微妙关系,而如今,大多数的写手,也面临着这样的困惑。怎样写,如何写,到底是为了图自己的一时喜好,还是为了迎合大众的脾胃?就看写手想要达到怎样的效果了。或许,守得这一世的清贫,执于更深境界的造化,换来的会是更长远的感化;如若迎合这一时的需求,也或许只绽放这一期的花期。孰轻孰重,就看“番红花们”的才能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