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

《百年孤独》与《霍乱时期的爱情》随笔

2018-10-07  本文已影响3人  媒介环境学派

白天喝了一杯冰咖啡,晚上彻夜难眠。

因为之前看完了莫言大部分作品,喜欢他的《檀香刑》和《生死疲劳》才渐渐开始涉猎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解读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与想象力。

马尔克斯说“有两部书写完后使人像整个被掏空了一样:一是《百年孤独》,一是《霍乱时期的爱情》。”读这两本书感受到了明显的文化折扣。

《百年孤独》与《霍乱时期的爱情》随笔

百年孤独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话:“生命里所有的灿烂都会让寂寞偿还。”马孔多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在封闭的小世界里带着被诅咒的恐惧创造生活,然后又孤独地死去,一代又一代轮回。《生死疲劳》的情节架构和写作风格应该一同借鉴了《百年孤独》的笔法。最佩服还是乌尔瓜拉,那个活到了一百多岁,见证了五代人的女人,被预言束缚但是仍保持着生活的热情,她给我的感觉并不是被生活逼着前进而是以一种朴实五华的状态生存,不由得想起了高尔基的外祖母,被生活狂虐但是却仍然努力生存。

《百年孤独》与《霍乱时期的爱情》随笔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让人格外心疼乌尔比托医生,反倒不怎么为弗洛伦蒂诺和费尔米纳感到惋惜,一切都是宿命吧,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真的难以幸福,尤其在那个年代甚至在今日大部分情况下也是如此,乌尔比托和费尔米纳的细水长流式的爱情才是长久。想起最近看的《奇葩说》里面一个辩题“应不应该像你深爱已久的人表白,即使她已经嫁做人妻”。有个辩手答案就征引了《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的例子:“那你就学弗洛伦蒂诺,把你情敌熬死啊!”真的是绝了,这个反驳……出于道德束缚和纠结的人性,费尔米纳和弗洛伦蒂诺在年老时的爱情必然不复少年模样,小说毕竟是小说,只不过我们读者感动于这种爱情的奇迹,想要继续生死相依,让人更懂得了爱情的弥足珍贵。

《百年孤独》与《霍乱时期的爱情》随笔

马尔克斯在这两部小说里对爱情的刻画更多的是从人的欲望着笔,可能这就是爱情的本源吧。但我读出更多的是在苍茫历史中挣扎下的孤独感,可能这就是作者的格局吧,从孤独的个人到一个民族兴衰的苍茫历史,即使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叙述却也能从字里行间读出马尔克斯的无奈,一个个在封闭、时有战争和变革的环境下苦苦挣扎的人,到底是燃起希望还是重复命运和历史的轮回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