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常识读书思考每天写1000字

如何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2018-04-25  本文已影响2人  多行不易

如何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无非是对内对外两个角度。

对内是自己的经验、知识总结,专业体现。

对外是搜寻求职对象信息的搜集了解,岗位需求,对自我学习积累具有指导作用。

自己的专业体现,目前能想到的办法:

目前考证是对知识的不断积累,可以作为某些有门槛的工作准备,但这类靠证书本身所自带的一定垄断性,基本都不是多长久的,这对个人能力来讲,既是最强大的,也是最弱小的护城河,因为考不下证书就没法从事这一行,而只要考下证书就完全没有门槛。

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用来考证,还是用来加深自己对某些专业问题的理解,其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考证固然重要,但对已接近而立之年的自己,真的那么重要吗?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来讲,仅凭一两个证书真的就可以无忧了吗?想来可能并不是。

对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讲,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与考证相比,肯定有更重要的事,那么是什么?我是否应该将自己的精力主要投入到更重要的事上面,而不是看到别人考证,自己也考。

比考证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对工作的策划能力,对事情的分析判断能力,对未来趋势的把握能力,而不是拿知识点来机械堆砌。

工作策划能力,主要是对整个全程工作的思路安排、计划制定、细节推动、节点控制的能力,既能抓大放小,又能体现对细节的格外关注,是非常难得的能力。很多人工作多年后,只会做自己天天做的,重复每天的动作是他们最擅长的,一旦遇到较为新的任务,便一下子蒙圈了,完全没有任何解决思路。如何提升工作策划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不管是在什么单位,面临什么样的资源储备和问题挑战,而对大多数公司来讲,这些事都是经理以上职位的人干的事,好在咨询公司,对此方面接触的较多,因此,为什么不能成为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不断地打磨,直到成熟完善。

对事情的分析判断能力,其实跟好的工作策划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是优秀的工作策划的基础,因为在思路安排和计划制定阶段,都涉及到对未来未知事项的分析判断,分析判断一方面源于一个人的经验多少,一方面源于对事物通识的把握深度。这时候思维模型变的异常重要,模型的存在不一定是能解决所有问题,也不一定能够完美匹配每一个情形,但却是帮我们查漏补缺、规避漏洞的绝佳武器。芒格非常推崇的多个思维模型便是这个道理。芒格相关的书一定要再多读几遍。

最后一个对未来趋势的把握能力,是非常罕见,很难修炼的能力,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厚积薄发,可能能够产生对某个异常熟知的领域有些许的预测见解。这个不再多说。

说了一大堆,其实在理顺自己原来脑袋中混乱的概念和想法,自己的操作系统是杂乱无章的,通过上述如此梳理,便得到这样的结论:

体现自己专业水准的事都有哪些可以做呢?可以尝试写帮助别人提升工作策划能力的文章,因为目前自己的能力来讲,只达到了这一层,后续的分析还较弱,预测更是没有头绪。另外一点,还可以做些专业知识梳理的文章,不止是知识罗列了,更多的是从实操层面。

说了这么多,仅仅是对自我事项的总结,是对内层次的。

对外层次的内容,主要是在内力深厚的基础上,对求职单位所在行业领域进行判断和分析,对市场发展、产业链、业务布局等都有较为专业的研究之后,再进行简历投放。

普通的简历放上去可能别人就大致翻翻就过了,没有什么亮点,其实后面考虑到自己喜欢的单位,可以除了简历之外,附一份自己对求职单位所在行研,这也是检验自己能力的绝佳战场。如果收到面试通知,那基本上半步已定,如果没有,则说明自己确实在这方面能力欠佳,双方都不浪费时间,这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所以今后找工作,肯定是要耐得住性子,不要批量投递简历,没什么意义,重点寻找自己中意的单位,好好准备除了简历之外,能够体现自己研究能力的材料。

哪个行业的哪个客户不喜欢有一定思考分析能力的求职者呢?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筛选的时间,对双方都有好处,尽量别给别人添麻烦,貌似也应当是可以践行的一条原则。

那问题来了,找工作的整个思路都理顺了,就剩下最关键的一点,如何写出有一定价值含量的文章,可以打动面试官。

需要梳理出一个大致的思考分析框架:

这个话题,目前看,自己还是比较不成熟,必须多看一些行业分析研报,多吸取精华,纳为己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