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幸福如人饮水

2018-10-12  本文已影响52人  方非Gillian

科技迅猛发展,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我们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被动进入了一种快节奏的生活模式。而在这种模式里,首当其冲的就是婚姻。民政局官网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约有437.4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手续。2018年,仅仅前六个月,就已经有193万对夫妻选择分道扬镳。

源自网络,侵删

很多人不禁感叹,从前那个“日色变得慢,一生只够爱一人”的时代已经悄然远去。每当有关于离婚的新闻出现,就会有无数人绝望地高呼“不再相信爱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陷入了对婚姻与家庭的恐惧之中,晚婚甚至不婚,成为了他们心中的最佳选择。

择一城,寻一人,同风雨,共白首。这样的愿景已经变得遥不可及了吗?其实不然。提到“幸福”二字,最先想到的就是钱钟书与杨绛。1935年,二十五岁的钱钟书与二十四岁的杨绛结为夫妻,在这段长达63年的婚姻旅程中,他们将人世间的小甜小苦,大喜大悲一一尝尽,始终不离不弃,祸福相依。这些,都被杨绛写进了《我们仨》里。

杨绛生活照 源自网络,侵删

杨绛,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女儿与丈夫先后因病去世以后,92岁高龄的杨绛忍受着巨大的悲伤,一个人回忆着他们这个普通家庭的点点滴滴,写出了《我们仨》。

《我们仨》封面,源自豆瓣

《我们仨》是一本薄薄的回忆录,书中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前两部分均为梦境,一段日常噩梦,一段万里长梦;第三部分则按照时间的顺序,从留学写起,经战乱,历动荡,到分离戛然而止。与杨绛的众多译作与剧本比起来,这本书似乎显得过于平淡。但它却是帮助读者了解杨绛一家三口的最真实、最宝贵的资料。

01  来自当局者的自述,平淡之中见真章

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杨绛这里,刚好反过来。鉴于杨绛与钱钟书在文学、教育等领域成绩斐然,外界评写他们的文章层出不穷。但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都免不了掺杂作者的主观论点。《我们仨》是杨绛在92岁的高龄写成的,没有描写,没有评论,只是单纯的回忆与记录。给人感觉像是在读一个发生在邻居家的故事。生活因平淡而真实,文字因从容而动人。

02  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让离别有了形状

关于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许多读者都曾表示看不懂,不知道杨绛究竟要讲些什么。其实,这部分记录的是钱瑗与钱钟书生病住院期间的事情,但没有平白直叙,而是运用了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文中多次提到的“古驿道”、“杨柳”、“小船”、“客栈”,都是古人常用来描写离别的意象。人在经历大喜大悲时,除了高兴、难过等基本的情绪,还难免会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这一部分文字,蕴含了疲惫、难过、不舍、绝望等诸多情绪,只是没有明说而已。

源自网络,侵删

03  珍贵的纪实资料,动人的不只是文字

在书的附录中,刊印了大量的照片、手稿、素描和信件等纪实资料,而且每一份资料旁边,都有杨绛的亲笔所写的注释。这些资料让这个普通的学者家庭更显得生动立体。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钱钟书与钱瑗分别住在不同的医院,彼此挂念却无法见面,只能忍痛拿起笔通过书信来交流。钱瑗有时会在信中画一个简笔画的小人头,虽然画上一直是笑脸,却无比催泪。

摄于书后附录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是杨绛在书后写下的一句话。此时此刻,“我们仨”已经在天上团聚了。读完这本书,我渐渐懂得,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无论是“书画琴棋诗酒花”,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只要彼此在一起,在心上,就是幸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