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消遣的苏州小吃.
甜是一种基本的味觉,在全世界的饮食文化中,甜都象征的美好,是让人愉悦的味道。
吴越地区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时,君主们就将蜂蜜作为珍贵的礼物,相互赠送。无论是蜂蜜、甜菜、甘蔗,这些甜味的来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需要占用大量耕地资源。
因此,古时甜味是奢侈的味道,只有富饶之地才有资格将其升华成灵魂。苏州这样依山傍水的鱼米之乡,喜欢甜食也就不足为奇了。
清代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姑苏繁华图》(局部)
甜蜜的味道就是苏州小吃的灵魂,甜口的小吃几乎占了半壁江山。而作为苏州伴手礼名片的卤汁豆腐干,就是一种非常甜腻的小吃。
糖 粥
“笃笃笃,卖糖粥”,如果要评选出苏州最好吃的小吃,那一定是千人千味,而要选苏州最霸气的小吃,那么潘家的糖粥一定榜上有名。
一条小弄堂,一个小摊子,一对老夫妻,一碗糖粥,限时限量,但是却是苏州名声在外的小吃摊。为什么生意那么火?其实,原因很简单——好吃。是老苏州家里的味道。
潘玉麟糖粥摊
熬煮一锅香浓的粥,配上5、6小时熬制的赤豆糊,冬天里来上一晚热气腾腾的赤豆糖粥,暖胃又暖心。
梅 花 糕
梅花糕源于明朝,到清朝就成为了江南最著名的糕点小吃。
当年乾隆下江南时,见其形似梅花,色泽诱人,香味扑鼻,豆沙和玫瑰的馅料香甜无比,觉得比自家宫廷的御点还要赞。于是有了乾隆打广告的梅花糕迅速爆红。
而在我看来,梅花糕还是小时候的好吃。
等在炉子前,看着摊主将面糊和馅料倒入模具,渐渐飘散出的香气,简直撩拨人心。待盖子掀开时撒上白糖和红绿丝的时候,口水应该已经流下来了。
现在做梅花糕的摊点不多,但是也不难找,山塘街、平江路上有几家,口味和原料只能说是普通,远道而来的游客,可以感受一下这苏州特色的梅花糕。
酒 酿 饼
3、4月份是苏州人吃酒酿饼的时节。据说这个小吃与张士诚有关。
当年张士诚因为误伤人命,带着老母四处逃亡。当时正逢寒食节,又无处可以乞讨,母子二人几天没有进食。张士诚见老母快被饿死,泣不成声,一位老伯见状发了善心,用家中仅有的几个酒糟做了饼给了他,救了张士诚的母亲。
几年后,张士诚在苏造反称王,下令寒食节吃酒糟饼,并取名叫“救娘饼”。后来他被朱元璋活捉,在押往应天府的路上自尽。从此没有人再敢叫那饼为“救娘饼”,于是改成了“酒酿饼”。
酒酿饼以苏州当地冬小麦和酒酿为原料,馅以玫瑰、豆沙、薄荷居多。
特别是玫瑰和薄荷馅料,非常具有苏州特色:咬开饼后,粉红色的玫瑰馅慢慢渗出,咀嚼起来有着砂糖般的颗粒感,伴着浓郁的花香,全是春天的气息;而薄荷味则是淡绿色的馅料,有一丝丝冰凉的口感,很是爽口。
一到上市季节,观前街上的采芝斋、黄天源等老字号门口便会摆起炉灶,热炉烘制,现烤现卖。一定要趁热享用,不但绵密香甜,还带有浓郁的酒酿香味。
鸡 头 米
鸡头米又称芡实,以苏州葑门黄天荡出产为佳品。
鸡头米属于小众食材,跨过长江后,随便找个路人甲,问问什么鸡头米,十有八九会懵。芡实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被视为延年益寿的上品,认为其具有“补中、除暑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等作用。
鸡头米古时是贡品,估计也是因为乾隆爱吃。
要知道,中国人是一个肾虚的群体,十肾九虚,所以,挑选滋补品不仅要走心,更要走肾,于是鸡头米这样益肾益精的神器就走上了贡品的道路,如今更是买出一斤过百的天价。
糖水鸡头米的做法非常的简单:烧开水,放冰糖,放鸡头米,煮几分钟就好。
其实,鸡头米其主要成分就是淀粉,本身没有什么味道,但是煮开后,有一股莲藕的清甜,嚼的时候,其口感介于弹牙和粘牙之间,是一道很清爽的小食。
END
▍关注微信公众号【苏州去哪逛】,带你发现城市美食、旅游、玩乐、折扣!
注:本文由企鹅吃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