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鄙弃“苦学”,崇尚“快乐学习”

2020-12-23  本文已影响0人  HR弟

• 古人读书,走科举道路都是为了改变命运。读书可以说是古人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对于今人而言,读书依然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 而这改变,很多时候不仅是为个人,更是为家族。因为要参加科举,就得脱离生产,全力读书,那其他家人成员就要承担更多的生活重担。所以读书人往往背负重大的压力,也才会有“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等励志故事

• 哪怕今天,我们依然会对小孩说,读书哪里有不苦的,苦过这三年,进了大学就好了。

• 但曾国藩认为:读书本来就是人生的至乐之一,但是前提是不把读书当成敲门砖。所以,曾国藩要求两个儿子念书时要体悟古人的气势、识度、情趣,从书中“得些滋味”。

• 可为什么现在读书变得不快乐了,因为读书考好成绩是为了让家长有面子、是为了比别人强、是为了进更好的学校。读书变成了“敲门砖”,所以就感受不到探索未知的乐趣,就感受不到知识带来的价值。

• 而知识的价值,就是应用。《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里边讲道:知识必须能够在某些场合实际运用,才值得学习。并通过这个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为学生的个人爱好提供空间。我们虽然都知道知识要应用,可是很多人学了却不会用,只是当下记住了,应付了考试。可知识有个“用进废退”的规律,不用就忘记了。比如中学学习过的欧姆定律: 电流=电压/电阻,也许很多人都忘记了,也不知道如何应用。可是书中引申出了两个例子,比如有个学生将其应用到家里供暖系统的改造,因为粗略的可以理解为气流量=气压/导管的阻力;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关于贪污,贪污=权力/社会法律约束,如果权力越大,法律约束越小,贪污肯定就会越多。这样的例子可以引申出很多,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这样的物理知识,掌握这种思维,从而认识社会中的某种现象。如此,学生才会感受到乐趣,并进行不断的“举一反三”,不断的探索。

• 曾国藩也一再强调读书要“经世致用”,避免为了科举只读八股文,万一没考中,结果什么都没学会。这样的学习“投资”,“回报”率是很低的,反倒机会成本特别高。也许,正是曾国藩秉持的理念,两个儿子分别成为书法家和数学家。甚至长子曾纪泽通过自学英语,凭此优势成为晚清优秀的外交家。

hr弟夜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有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