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连环画:十五贯
1956年4月,浙江昆苏剧团整理了传统昆曲《双熊梦》,排出新编剧目《十五贯》,进京演出。从4月初到5月底,共演出47场,观众达7万余人,在中宣部与文化部的大力推动下,北京城出现了“满城争说《十五贯》”的盛况。毛泽东主席两次观看该剧,周总理更是称赞该剧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十五贯》脱胎于宋代话本小说《错斩崔宁》,最早收入《京本通俗小说》,后被明末冯梦龙选入了《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稍加修改,改名为《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又被清代剧作家朱素臣改编为传奇《双熊梦》,20世纪50年代改编为昆剧《十五贯》,大受欢迎。
《错斩崔宁》的故事是这样的:
刘贵从丈人处借来十五贯钱,夜间在家中被人偷走,刘贵被杀死。就在这天晚上,刘的妾陈二姐,因相信刘贵说的要将她休弃的戏言,偷回娘家。陈二姐途中遇一后生崔宁,二人正结伴同行,被赶来的邻居捉拿送官。崔宁身上正好有十五贯钱,于是官府就屈打成招,将陈二姐和崔宁处以斩刑。其后刘贵大娘子被山大王掳到山上,得知偷十五贯钱并杀死刘贵的是这个山大王。刘娘子告官后,将山大王处斩。作品暴露了封建吏治的黑暗腐败,滥杀无辜。
《十五贯》的故事有所改编,大家可以从下文的连环画中一窥究竟。
《十五贯》属于中国古代的公案故事,和《包公案》一样,承担破案的人物往往是官员,本剧负责侦探任务的主人公就是一位官员——况钟。
况钟(1383-1443),字伯律,号龙岗,又号如愚,江西靖安县龙冈洲(今江西省靖安县高湖镇崖口村)人。
况钟是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人称"况青天",和"包青天"包拯、 "海青天"海瑞并称中国民间的三大青天。
况钟早年曾在尚书吕震属下为小吏,因有奇才,为吕震所重视,并推荐为仪制司主事。
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升迁为礼部郎中。
宣德五年出任苏州知府,正统六年(1441),况钟在苏州任期十年已满,当地官民二万多人向上级请求留任,最终任职长达十三年。
在"仁宣之治"前后,未经科举,由出身低贱的书吏做到知府,并且政绩斐然的官员中,苏州知府况钟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在苏州任内,他勤于政事,忠于职守,除奸革弊,为民办事,深得苏州人民的爱戴。他死后,很多人为他哭泣,悲痛不已,并立祠纪念他。
这则故事和《错斩崔宁》都突出一个“巧”字,也表现了中国人的清官情结,总希望有个人能救民于水火,清官没有,那就指望明君,明君往往变独夫,那就只能指望义侠了,总之不寄希望于自己。
这也许才是国人的悲哀吧!
文 | 云间大彭
更多文章,欢迎点击关注“云间大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