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的40年里,那些被留学改变的命运....

2018-12-20  本文已影响39人  3f8499fada5d

一位老人,在40年前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要成千上万地派”,将出国留学的大门开启。

一架飞机,在40年前的那一天冲上蓝天,搭载50位赴美读书的年轻人去实现他们的梦想,揭开了中国留学史上的新篇章。

40年,弹指一挥间。回首改革开放留学路,几多感慨,几多自豪……

1、破晓 | 1978-1979

1978年6月23日。这一天的下午,邓小平在听取教育部关于清华大学工作汇报时说:我赞成留学生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教育部研究一下,花多少钱,值得。今年三四千,明年万把人。

1978年12月26日晚八九点,小雪。52名中年人顺序登上飞机,他们要途经法国巴黎转机去美国留学。

当时,中国经济落后,外汇奇缺,这么多人一共就只有50美元,被领队揣在兜里。

在此之前,没有一个人想到自己能得到去美国的机会。这是因为,很多人来自“剥削阶级家庭”,这种包袱仿佛也有万钧之重,足以影响一个人求学的自信心。

1978年12月26日,首批52名赴美留学生到达美国。

教育部告诉他们,这是国家的需要,是邓小平的命令!到美国去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回来给国家做贡献,这样大家才得以安心。

柳百成,第一批出国留学52人的总领队,在停止教学的日子里被打发到铸造车间劳动,他白天扛沙子,晚上坚持阅读英文专业书籍,边看边做笔记,笔记本积累了一尺多厚。

开始第一批留学生选拔时,他已经45岁,当时机械工程系分得了一个名额参加清华大学的选拔,系主任亲自面试,他得了第一名。接着学校、教育部也组织了统一考试,他连闯三关后最终入选。

1978年12月底,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人民大会堂为首批52名赴美留学生送行。

这52名公费留学生学成后,悉数回国,成为了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个人命运的轨迹也因此发生急速转折。

改革开放确实为知识分子带来了春天,使知识分子有了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

2、生长 | 1980-1983

70年代末的中国留学生所学专业主要集中在科技领域,而到了80年代,更多的留学生选择了经济学、企业管理等专业。这种微妙的变化跟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分不开。

52人去美国留学的次年,中美建交。

在金门岛,听到这个消息的27岁台湾陆军连长林正谊,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悄悄下水,游了三个小时后到达大陆,随后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林正谊还给自己改了个名字叫“林毅夫”。

林毅夫(右)

1980年,还在北京大学读大三的22岁青年易纲,被派往美国学习经济及管理,初到时,他揣着2美元,一边留学一边靠给学校食堂洗盘子赚生活费。

两年后,曾睡在易纲上铺的海闻从北大毕业,但没能拿到公费留学,只能考虑自费,最后被加州长滩州立大学录取,成了改革开放后北大“自费出国第一人”。

10多年后,这三个命运轨迹若即若离的海归聚在一起,创立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也就是后来的国家发展研究院。

1994年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初期合影(左起:张帆、易纲、林毅夫、德怀特•帕金斯、帕金斯夫人、海闻、余明德、张维迎)

3、大潮 | 1984-1991

在1984年,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打开了人们自费留学的渠道。

他们用一种非常艰苦的过程证明了自己的坚韧。

1985年,吴鹰做了一个艰难的选择——从北工大辞职,考入美国新泽西州理工学院,带着一箱行李和30美元,只身一人来到美国攻读硕士学位,十年后,他创办UT斯达康公司,靠一种叫“小灵通”的电信产品闻名一时。

小灵通创始人吴鹰

出身于陕西西安的张朝阳在考取李政道奖学金时,对手是祖国各地的700名尖子生,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最终,他成为被选中的100人之一。

后来有人问成为搜狐掌门人的张朝阳:“在面对风险投资时心理压力能不能承受?”他回答到:"这些压力比起我在清华参加考试的时候的压力要小得多。"

1986年,阎焱、熊晓鸽、张朝阳、张亚勤去了美国。

1987年,徐小平先去美国,再到加拿大,刷了很久的盘子,田硕宁也在这一年去了美国,之后成为亚投行第一任行长的金立群,则赴美国波士顿大学经济系研究生院进修。

越来越多的青年奔向国外。仅在1985年底,出国留学生的总人数就达到3.8万人,其中自费留学生7000人。

这些后来中国各领域的“领航者”,此刻都默默地奔波在各自的留学之路上,谁也不会想到,时代会在某个瞬间猛一转身,把聚光灯打在他们身上。

4、激荡 | 1992-2012

跟80年代的“浪漫”有所不同,90年代日渐商业化的时代特征,让中国不再像过去那样充满神秘感和难以琢磨。

1992年邓小平南巡,改革开放新一波的浪潮由南向北,在经济上形成了强烈的号召力。

“海归”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部分,一扫80年代末一度对留学政策有所收紧的阴霾,给留学潮又加了一把火。

于是,雄心勃勃的人都琢磨起留学来:从商的,想到海外赚得第一桶金;搞文化的,一心盼着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演艺明星们,也开始惦记着冲进好莱坞、百老汇。有人甚至带着“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幻想,盼着尽快走出国门。

1993年,一部叫《北京人在纽约》的电视剧火爆全国,将出国热真切地展示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片中,姜文扮演的音乐家王启明,在纽约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最后成为了一名商人,这是那一代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模板。

《北京人在纽约》剧照

借助一股股留学潮,有人怀着各种想法赶赴世界各地,也有人正从世界的某个角落匆匆赶来。

中国的改革开放1992年之后进入黄金盛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中国互联网大潮中,“海归”们也在这一时期鬼使神差地入局。

1995年,张朝阳回国。多年的美国生活,让张朝阳有了“小布尔乔亚式”的审美,扎小辫,POLO衫,戴墨镜,而迎接他的,是一片未知。

1999年国庆,大家的名片上开始印e-mail地址了,街上有人穿印着".com"的T恤了。李彦宏断定:互联网在中国成熟了,大环境可以了。于是,他决定回国创业。

同年,陈一舟与两位斯坦福大学校友杨宁、周云帆回国。此前他们曾一起回中国转了一圈,得出一个结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方都在这儿了,不来这儿,去哪儿呢?后来他们创办了一个叫ChinaRen的公司,也就是后来的人人网。

尽管有着诸多不如意,对未来的生活也没有全然把握,但他们还是回来了,理由只有一个:在美国虽然拿着高薪但找不到自我,不如回国创业。

接下来的时光里,每个行业都将被“互联网思维”搅个天翻地覆。

尽管各种优秀“海归”或出于梦想,或出于商机选择回国,但这也难以掩盖这一时期中国大量的人才流失,2002年,也就是中国被世界贸易组织接纳的次年,出国与归国人数之比一度达到了6.94∶1,也就是说,每7名中国留学生中仅有1人回国!

5、归来 | 2003-2018

进入新千年,一切都变得很快,“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成为这个时代最强有力的注解。

出国留学的方针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自费出国留学限制被彻底废除,公派出国留学政策在培养高层次留学人才方面持续发力。

拥有更多选择的学界精英和商界大佬,选择将孩子送出国去,出国留学逐渐呈现出了低龄化的趋势。

前首富王健林在儿子王思聪两岁时,选择将他送到国外上寄宿学校,从新加坡Swiss Cottage小学,到英国温彻斯特公学,再到伦敦大学学院哲学系,王思聪一路在国外接受先进的教育,养成了张扬的个性。

同样是前首富的刘永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1994年,刘永好将女儿刘畅送到美国西雅图小镇女子学校读高中。

出同样的选择的,还有很多企二代。娃哈哈二代宗馥莉就读于佩珀代因大学;碧桂园二代杨惠妍就读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联想柳传志的女儿柳青就读于哈佛大学……

此阶段,不仅精英人士、商业大佬选择送子女出国,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也加入到送子女出国的队伍中。2018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突破了60万。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了回国。从2003年开始,中国出国与归国人数之比不断缩小,2010年为2.11:1,2015年为1.28:1。

6、展望 | 2018-未来

这几十年来,留学生人数从52人增长到60万人,发生了飞跃增长,但是名校竞争的硝烟从来没停歇过。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近六十多万名留学生出国留学

●  体验他国文化生活

●  国外教育水平相对较高

●  磨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  海归回国更具竞争力 

      ……

各式各样的原因使得大家选择出国留学,让留学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学位学历占比

从海归群体获得的学位学历来看,硕士学位占比56%,其次是学士学位,博士和专科以及其他占比都在2%左右。

与去年相比,2018年硕士学位占比下降了6个百分点,而学士学位占比上升了7个百分点,出国读本科的学生越来越多。

留学群体比例

从首次出国前所处教育阶段分布来看,海归群体中本科学历出国留学的占比最高,其次是高中和硕士研究生阶段,博士研究生、初中和小学及以下阶段占比较小。

与2017年调查结果相比,2018年高中阶段出国留学的比例提高了9个百分点,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则分别降低了4个和7个百分点,留学低龄化趋势明显。

留学专业占比

经济学与商学类占比最高,达到43%。其次,分别是艺术与人文科学(14%)、工程学(10%)、计算机科学(5%)、管理学(5%)、社会科学与公共卫生学(4%)、及语言学(3%)。

在主修科目的数据中,除经济学与商学类男女比例接近之外,其他主修科目因文理区分在男女比例的分布上差异明显,文科类专业女性占比高于男性,而在理工科类专业上则男性比例较高。

海外工作经验占比

报告在调查中发现,在海外工作经验分布情况方面,海归群体中近七成具有一定的海外工作经验,没有海外工作经验的占三成。

综合来看,具有1年以上,特别是3年以上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比例提升明显。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海归具有海外工作经验,海归质量不断提升。

今年的《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95%的海归都能在归国后的半年内找到工作,而国内的就业前景也更加吸引留学生们回国工作,这也是吸引留学生回国的主要原因。

所以,更多的机遇和社会条件,让留学生们选择出国深造。对他们而言,留学经历不仅仅体验了不同文化,还让他们对自己未来有了更多的选择。

因此想要站在出国留学的金字塔尖,成为名校一员,需要新一代留学生做好更长远的规划,做出更大的努力,这才是新一代中国留学生该有的样子!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留学的历史不断变化,不变的,是千万万万像他们当年一样奋力奔跑的人。

◆ ◆ ◆ ◆ ◆

如果你对出国留学有疑问,不管是选择国家、学校、专业,还是有关于海外生活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关注【BestU留学社】公众号,找我们的专业留学顾问小哥哥小姐姐们聊聊,完全免费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