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理解力的不同理解
越读书越慢了
近日,我在参加易仁永澄老师组织的共读活动,用分析阅读的方法高标准阅读《思考快与慢》。活动进行了20多天,却只读到了书的第008页。身边不免就会有好奇:“这样慢的速度,到底是在怎样读书呢?”当然也会有人质疑说:“这是玩什么套路啊?用得着这么慢吗?”。这里我们暂时放下这些疑惑,听我来说说另一件事情。
理解力
理解力是一个抽象概念,百科将它定义为:对事情或事物的认识,认知,转变过程的能力。并且说到,我们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理解力。
然而这么重要的能力,我却一直很难找到一个可衡量的标准。尤其是每次读书的时候,我都会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叫提高理解力,但到底怎们判断自己的理解力在哪个层次,通过读书自己的理解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提高了多少,我却无法说清楚。直到在《怎样阅读一本书》中遇到了这样一句话:“判断你是否理解,就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一句话的主旨说清楚。”多年的模糊不清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判断依据,我便把它视为唯一。
然而最近我听到了另外一句话却彻底颠覆了我对理解力的认知。“判断理解力高低的标准是:你是否能用别人的话将别人的意思表达清楚”。初看到这句话时,我直觉地认为这就是句笑话。我用别人的话把别人的意思表达清楚,那不就是引用原文吗?这有什么难的?但抛开直觉,细细揣摩,就会发现这句话是多么的不同。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吧。假设我们每个人都在讲一门和别人不同的语言,这些语言在表达实物时都用相同的意义,但在表达抽象概念时就需要经过翻译才能彼此理解。所以理解力的差别就体现在你是否能够将翻译这件事做的精确无误。
翻译一般有两种,同语种翻译和不同语种翻译。不同语种翻译我姑且称之为“中英互译”,而同语种之间的翻译我把它叫做“英英互译”。学过外语的人都会知道,后者比前者更精确,对吗?
我们用自己的话将别人的意思表达清楚,就相当于中英互译,而用别人的话将别人的意思表达清楚,就是一个英英互译的过程。这样说来,理解力的高下差别是不是即刻可见呢?
那你一定还会问,不对呀,我们明明说的都是汉语呀,我用我的话表达你的意思这本身不就是英英互译吗?上面的假设有什么意义呢?
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虽然都生活在同一个客观世界中,但因为认知水平的差异,实际上大家又都各自生活在自己的平行世界里。所以,虽然我们是用同一种语言作为媒介来传递信息,每个人却都有一套自己的语言体系来解释这个世界。
我曾跟一个人这样说:“我们对事情的认知有很大的不同”。他回复我:“我才知道你是个以貌取人的人”。在看到这句话的瞬间,我目瞪口呆,内心瞬间被千军万马碾压过。这样的感觉,你也一定有过,对不对?同一种语言,不同的认知,不同的语言体系,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那到底怎样才能用别人的话将别人的意思表达清楚,做到英英互译呢?
理解他文字背后的逻辑思维,进入他的语言体系中,用他特定的词汇及逻辑解释他的意图。
到现在,也许我该说说在过去20天中,我们到底是在怎么读书了。其实说起来倒也很简单,我们用分析阅读的方法,争取读懂每个词,每句话,从中提取出关键词,并找出这些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一点点搭建起文字背后的系统框架。而这样做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穿透文字,进入卡尼曼的语言体系中,和他站在同一体系中来解释世界。
回到理解力的概念:对事情或事物的认识、认知、转变过程的能力。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理解力这种能力不是固态性质的,而是由浅入深,从知道到理解最终现实转变的循序渐进的动态变化的能力。所以,不妨尝试慢下来,透过文字的外衣,由表及里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别的语言体系中,从而拉升自己的理解力,用更先觉的认知来解释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