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的济南故事
《聊斋志异》中发生在济南的小说较多,有三十来篇。不过当时属于济南府的还包括淄川、长山、信阳、周村、章丘、历城、德州等,如淄川、德州等现在并不属济南。要注意的是,《聊斋》中还提到过“稷下”,其实也指济南而不是今天的淄博。
发生在济南省城的小说也有不少,毕竟蒲松龄57岁时还去过济南参加乡试。
先前读了一篇《济南道人》,主角是一个道人,在墙上画门就能开门进入,颇似《封神演义》中的山河社稷图,神笔马良直呼内行。
不过,今天要读另一篇——第一卷的《偷桃》
今天我们常说“你在想屁吃”,“屁吃”谐音“peach”即“桃子”,于是大家都说“你在想桃子吃”。自汉武帝有了成仙的梦想后,“偷桃”就多见于各种笔记小说。
西王母曾不无嗔怪地向汉武帝吐槽东方朔这个家伙曾多次偷她的桃子——暗示东方朔似乎也是仙人。小说表明东方朔是汉武帝见西王母的“中介”,也是他在人间世界得到汉武帝喜欢的一个原因。
这篇《偷桃》也颇为怪奇,大致说的是:
蒲松龄年轻的时候去济南赶考,当时正值春节。根据惯例,各行各业的人要敲锣打鼓赶往官府去搞“演春”活动。
在人山人海中,蒲松龄看到四个穿红衣的官员端坐在堂上。
没多久,一个大人挑着担子带着一个披头小孩从人群中钻了出来。
这大人被蒲松龄称为“术人”。
小吏先问他们能变什么戏法?
术人回答:“能颠倒生物”。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能种出反季节蔬菜和水果。
于是官员命令他们种个桃子出来。在春季,桃子的确是反季节水果,没毛病。
术人又故作为难说:“现在冰都没化,哪里能找到桃子呢?可是如果不弄出桃子,又要被大官责骂。真令人头大。”
披头发的儿子说:“父亲,你已经答应了,现在又反悔,恐怕不好。”
读到这里,我就知道,这小儿子是在和他老爹唱双簧呢。民间艺人术士哪个不是“氛围组”的好手?
于是他老爹惆怅了小会儿就说:“唯一的办法,只有去王母园子中偷桃了。”
儿子说:“可咱们有去王母园子的天梯吗?”
老爹拿出一根绳,对儿子说:“我身体太重,爬绳子不行,你顺着这根绳子爬上天去偷桃就行了。”
“氛围组”继续制造氛围。儿子十分为难,说:“可我若爬到半空中,死了咋办呢?”
老爹说:“话已经说出去了。你今天偷了桃回来,长官和看官必然能给咱们百金的赏钱,给你娶个美娇妻。”
这话活像“加油,偷桃人”。
调动氛围和心理,父子二人不是第一次了。
于是小孩开始顺着绳子往上爬。在围观人群的眼里,只见他渐渐进入云霄。
没多久,天上掉下来一只桃。
大家感慨果然神奇。
然而好戏才刚刚开始。
就在大家准备看小孩顺着绳子爬下来的时候,绳子忽然从天上掉下来了——人却没下来。
术人大惊:“肯定有人砍断绳子了,我儿子没法下来了。”
几个呼吸间,天上又掉下一只脑袋,正是术人儿子的。
术人捧着头大哭:“肯定是儿子偷桃被发现了,我儿没了。”
话没说完,天上纷纷掉下断手、断脚和其他身体部位、器官。
术人大恸:“老夫走南闯北,都是儿子陪着我,今天儿子为了偷桃死在了天上。”
接着术人把儿子的破碎尸体装进了笥(一种竹容器)中又跪在堂上说:“为了偷桃,我儿子命也没了,请赏赐一些钱财,好让我埋儿。”
观众无不动容,纷纷“同情+赞扬+打赏”三连——多捧场的观众,多可爱的观众。
等钱收得差不多了,术人瞧着笥喊道:“我儿还不出来感谢大伙儿赏饭吃?”
于是大家又看到那小儿子从笥中爬了出来,对着堂上的官员打躬作揖,表示感谢。
民间戏法,神奇至此。这给蒲松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能不亚于我幼年在跑到隔壁村去看老式电影。
幼年的蒲松龄觉得很神奇,后来认为他们这种术法可能来自白莲教。
白莲教在《聊斋志异》中出现过很多次,蒲松龄四五次在小说中提到“徐鸿儒”——这是一个白莲教首领。
比如山西某白莲教道人,在家里放个水盆,水面再放一只小纸船,其在外乘船时,只要小纸船不晃荡,他在外面乘坐的小船也不会晃荡。
不过,这个道人的老婆总骗他徒弟来私通,然后道人再把他徒弟送去猪圈喂猪,徒弟一进猪圈也就变成了猪。
于是,道人就卖猪肉、吃猪肉……
所以说,免费的就是最贵的,这些徒弟如果不被师娘迷惑,自然就不会被师父变成猪了——但那也不一定,毕竟有些徒弟本来就是工具人。
再看看《千与千寻》,吃多了都会变成猪呢。
以后有机会,再去了解了解蒲松龄对白莲教的了解……这里是套娃。
这篇小说可能也不是蒲松龄完全虚空造出来的,唐代皇甫氏之《嘉兴绳记》(今见《太平广记·原化记》),明王同轨的《耳谈》有《蟠桃宴》、冯梦龙《古今谭概》有《方朔偷桃法》,钱希言《烩言杂志》有《偷桃小儿》等,都有相似情节。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说,西方也多见这类故事,《格林童话》和爱尔兰故民间故事中都有类似桥段,它们和“印度神仙索”很像。(《管锥编》第二册,中华书局,1979:704)
但把细节写得如此完整,让人觉得蒲松龄并不是从这些故事演化来,而是自己亲身经历的。
那对父子最终成功得到了“peach”。毕竟幻术成功的条件包括幻术表演到位或不被观众找到破绽——具体可联想某些晚会的魔术表演——可能几分钟就在网上被扒光了。
总之,蒲松龄在济南见到了一次很成功的幻术表演。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周先慎先生就说这篇小说是“小说家的散文”,不假不假。
2001年,国家发行了《聊斋志异》的邮票,第一组的第四张就是《偷桃》。其他是《婴宁》(发生在山东莒县)、《阿宝》(发生在广东)、《画皮》(发生在山西)、《劳山道士》(发生在青岛崂山)。
《偷桃》邮票如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6236555/044573a88975a75b.jpg)
以上,读的是一篇关于济南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