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谈吃[偷笑][偷笑]

2017-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骁娆

中国文化围绕着一日三餐,不论是见面寒暄还是诗词雅兴,都会问一句吃了吗?仿佛谈到吃就能避免尴尬,让人兴奋。味蕾的惊艳带来的兴奋是暂时的,但刺激中枢神经直抵达胃的却是难以忘怀的感受,比如“家乡菜”,“妈妈的味道”。开遍大街小巷,耳濡目染,也不过是吃个热闹,每个人内心都有无可替代的那一道菜,那一种味道,投射出做菜人的心,吃的是一种情怀。

好吃总与“饭桶”相关,所以女人在外矜持都是细嚼慢咽,玉盘珍羞。只有在家中,吃相才是最本真的样子,想回到小时候看到爱吃的就大快朵颐,这是一种幸福的本能。

吃,研究吃,在经历过苦日子后的上一辈眼里感觉有些好逸恶劳,铺张浪费,但在力所能及地范围内吃、在吃中奋进何尝不是一种中国文化?比如受委屈会说“吃亏”,特殊待遇会说“开小灶”,给人以警示叫“吃不了兜着走”,嫉妒叫“吃醋”,下棋也会说“吃了你”……

有时候会想,为什么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和吃息息相关。这不仅仅源于中国地大物博、美食文化源远流长,还在于一种奋发向上、自给自足的精神,中国人民自古以来肯吃苦,喜欢自己劳有所得,所以吃以及研究吃到自己做来吃,是最基本的满足自我的一种方式。当吃到了美味,会想如何常常吃到?会自己动手实现,这一种对美食的欲望,也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标识。

经过时代的更替,吃早已不是解决温饱,吃成了舌尖上的文化,变成了一种与时俱进的追求。希望我们能在铭记“吃不饱”的日子,让自己“吃得开”。用吃满足自己,满足身边人,时刻警示自己,筹备力量继续有动力坚持老祖宗留下的吃苦耐劳。民族文化是进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的,心理状态是幸福的,精神斗志是昂扬的,这样的状态,就是一种经久不衰的中国吃文化了吧。

最后,志同道合的吃货可以关注转发,晚报希君美食工作室、大晚优生活公众号推送的新鲜美食,为您的吃与胃保驾护航。(我不是打小广告的,不要拉黑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