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我的老师

2022-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醉红林

                                  作者      漆志中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初中的地理老师,张接和老师。

        记得八十年代,在铁肩有一大批好老师。在我心里记忆最深的几个老师里,就有张老师一个。那时的他约三十多岁,中等个子,头发微竖,眼睛有点近视,因为他不戴眼镜缘故,所以眼睛有点眯。人很精神,他名叫接和,人也祥和,脸上总是洋溢着和蔼的微笑。他既不是校长,也不是我的班主任。我对他记忆深刻是缘于他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平易近人的性格。

        他上地理课,声音不大,不紧不慢但能吸引人。我们顽皮的心性,也会收敛。因为他对教材特别娴熟,每一堂课都能如数家珍地讲出每个地方的重点。更绝的是,他自己就是活地图。譬如,画中国政区图,粉笔在他手里扭几下,转两圈,就在黑板上画出一只“雄鸡”,我们仔细比对过,这个中国地图和书上的图大小比例、形状都很像。他说:雄鸡一唱天下白,中国地图就是一只雄鸡。接着他指出鸡头是哪里,鸡尾在哪里。很奇怪,书上那些难懂的文字,他都在图上指指点点,就让我们看懂、记住了。

        张老师为人和蔼,学生都愿意亲近他。记得学经度纬度时区这些章节的时候,我总是搞不懂,心里很着急。张老师耐心地教我,并开导我说:“欲速则不达”,你先把书本仔细看两遍,慢慢来。“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的地理越学越有兴趣了,成绩也越来越好。我在醴陵二中读高中那会,最好的科目算是地理了。可能得益于张老师的教诲。

        后来,我师范毕业也回到铁肩教书,和张老师成了同事。张老师还是那么平易近人。学生时代,对老师的生活了解不多。和他做同事后,才知道张老师的不容易。他是“半边户”,家里有三个孩子要抚养,他那点工资入不敷出。所以,很多时候,放学后,他要回家帮做农活。他家住在清水江荆村村,离学校有十多公里路程。我读初中那会,他是靠两脚来回;我和他做同事时,也就是一辆自行车来回。期间艰辛,可想而知。如果你们以为他会因此而耽误教学,那你就错了。他丝毫没有,教学成绩依旧很好。

        张老师不仅安贫乐教,而且热心为学生。从荆村到铁肩中学,有一段路要经过渠道,渠道路很窄,两边又长满荆丛灌木,有很多时候,学生滑倒到水渠,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张老师不仅自己动手砍伐荆丛灌木,而且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钱来,并在社会上募捐,把渠道上铺好沙子,方便学生过往。好多年都是这样。

        再后来,张老师退休了。

        几年前,我和几个同事去他家看他。说是看他,其实是为了钓鱼。他家就住在荆村的一个大塘边上。住的还是九十年代的老红砖房。张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鱼是没钓几条。张老师把自己珍藏的美好东西都奉献出来了。至今想起,还觉惭愧。

        张老师现在已经不在人世了,但他还活在我心里。他是真正的孺子牛。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确实是他的写照。“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张老师可以算得上我的人师。为我师,是我尊敬的;为我同事,是我佩服的;为我友,是我效法的。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事必报酬的社会里,张老师的安贫乐教,热心为生,热情好客,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