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父默母泪,暑假兴趣班里的鄙视链和名利场……

2018-07-04  本文已影响5人  一个写字的人

1、孩子两个月,家长穷半年

暑假如约而至,可这让孩子欢呼雀跃的两个字,却成了压在家长心头的巨石——各种暑期兴趣班、夏令营、游学班满天飞,可以说把家长的身体和钱包同时掏空。

不少家长纷纷感慨:记忆中自己的暑假,只要有西瓜、老冰棍和西游记,就可以开心一整个夏天。

可如今,一个兴趣班几千块,一次国际夏令营或者游学班数万元,一个暑假下来,是孩子的花费之高,令人咂舌。

2、中产阶级焦虑的根源:用教育抵抗“向下流动”

在这些家长当中,有一部分来自已经实现财富自由的家庭,对他们而言,为了提升孩子的修养,几万块钱压根不在话下,他们毫不吝啬地送孩子到各式各样的贵族培训班,如皇家马术班、高尔夫兴趣班、插花班、礼仪班等。

还有一部分来自中等家庭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愣是节衣缩食也要拿出几万块钱让孩子出国开开眼界,各式的国际夏令营和国际游学班是他们争相追逐的对象。

还有一小部分佛系家长,原本只想让孩子度过一个轻松暑假,但是碍于兴趣班鄙视链的存在,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不落到鄙视链的最底端,而不得不忍痛陪跑,也纷纷加入兴趣班的比拼阵营中去。

南京大学教育专家余秀兰,曾在博客中写到:在教育方面投资过度的做法是发生在中国中产阶层身上的独有现象。

因为对于不差钱的精英阶层而言,他们无须通过教育改变社会身份,而对于处在社会底层的家庭来说,他们根本就无力负担这样的教育。

而中产阶层恰好处于二者中间,一方面他们想要通过精英式的教育来助子女完成阶级的跃升,另一方面对于阶级跌落的恐惧,促使他们不惜将大笔的钱花在子女教育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活质量也在所不惜,用教育抵抗“向下流动”。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中产阶级的日常,已经从美式brunch搭配芝士还是培根,看起来比较有仪式感;开德系车还是日系车,看上去比较有品味;房子装修成北欧风还是美式田园风,会显得更有格调;升级到孩子报哪个兴趣班、参加哪个夏令营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育儿焦虑已经成为中产阶级焦虑的终极产物。

在当今社会中,中国父母奢侈身份的最新象征,不再是一个LV或Gucci的名牌包,也不是一辆宝马或法拉利的豪车,而是子女的教育。

3、最贵的教育≠最好的教育

著名心理学专家武志红曾说过:“牺牲自己、把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的父母貌似可歌可泣,其实本质是自私,把自己人生的焦虑转嫁给孩子,还大言不惭地说这是爱;一旦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亲子关系比夫妻关系更重要,这个家庭就离麻烦不远了。”

想给子女最好的教育固然没错,但是最贵的≠最好的。教育应该一个灵魂改变另一个灵魂,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而不是人格依附,一味牺牲自己,来成全子女,更不是把子女的课堂变成父母的名利场。过于功利的教育方式,只会让父母自身的焦虑把孩子的天性压抑泯灭。

在中国式教育中,父母最难做到,也最应学会的一点,就是松开手。正如龙应台在《目送》中所说那样:“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