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训44】结构思考力(分享by@李忠秋)
编辑时看到仍有朋友在访问,先说几句:
首先承蒙各位捧场,我也更有动力将这份笔记补完(其实已经逐渐变成了心得和总结)。
其次,由于文章尚在修改之中(2014.11.9 凌晨更新千余字,尚未完成),简书尚没有 私密链接 功能,所以无奈将半成品放出。这就导致很多内容都在反复地修改、增补(比如今天就添加了一些案例,修改了三四处说法,并优化了一些排版)。为避免反复查看浪费您的时间,您可以先将本页面 添加到收藏(快捷键 Ctrl + D),然后过几天再看。什么时候我把 “这是一篇草稿” 这句给删了,说明我的更新应该会暂告一段落。
最后,如果您有什么意见或看法,请一定不吝指教和指点。您可以在下方留言,或到我在我的个人主页查看我的微博。我一定会考虑您的看法。
2014.11.9 2:33
这是一片草稿,内容尚不齐全,仅为好友间交流使用。
结构思考力 @李忠秋这是一篇 笔记,内容、结构与原文有所差异。不保证笔记内容与作者观点完全相同。
WHY:结构思考力可以让思考更清晰、表达更有力
结构思考力讲的是 结构化 方法,它可以在这两个维度帮助大家:思考清晰,表达有力。
思考清晰:让自己想明白
结构化可以帮你将零碎的、不成体系的内容想清楚,想明白,成体系。
这一领域,“麦肯锡” 系列 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 金字塔原理 和 MECE 原则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同时也是数学中分类讨论的核心思想即 不重不漏)。实际上,它在结构思考力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里 可以看到许多群内同学的读书笔记 PPT,可以帮我们快速了解这些方法,并确定是否有用。
表达有力:让别人听明白
光自己想明白自然不够,还要让别人能听明白。自己的脑内回路如果和对方搭不上界,那说多少也是白搭(想想你的数学老师,他能想明白不带表能给你讲明白)。
为此,学会一些常见的 表达套路 很有必要。结构思考力为你提供了大量的套路。
思考结构
实际上,每个人最适宜的思考结构都不相同(找到自己最适合的结构需要大量的训练和尝试)。不过有结构胜过没有结构似乎没有什么疑义。
实质上,思考结构(按来源)可以分成两种:
两种思考结构来源,其一是自底向上的逐渐总结、升华,其二是内化已有模型、为我所用;两种来源都很重要- 自发式:隐性经验显化,自己慢慢想明白;
- 借鉴式:各种现有模型,前人走过的车辙,掉过的坑,铺好的路……不用就太浪费了。
结构思考力,一方面可以帮我们找到自己更高效的模型,把我们隐性的经验变成显性化的可传承的这样一种结构(所谓的熟能生巧);另一方面,也通过对已有的典型模型的 “借鉴”,给我们在思考中提供更广阔和清晰的思路。
小结
大部分人连想问题想清楚都有困难;能想清楚的人里,能说明白的也是少数。结构思考力可以在这两方面帮我们作出引导,指明方向。能走多远,终究要看自己(当然,自己不愿意动的话谁也推不动你)。
WHAT:结构思考力是【先总后分】的立体化思维
先总后分 这一核心思想可以在多个方面上体现,以下补充大量案例来说明其应用途径。
解决问题:【问题】→【原因】→【解决】
第一个应用方式是 解决问题 式。其基本框架是:
- 【问题】:明确问题,确定要解决的对象;这是总;
- 【原因】:从 多角度 分析问题,解释每个原因;这是分;
- 【解决】:对每一角度的问题,分别解决;这还是分。
以下举例。
【问题一】如何将 200mL 的水倒入 100mL 的空杯?
问题:如何将 200mL 的水倒入 100mL 的空杯?【问题】
- 水会流出来
【原因】
- 杯子:小
- 水:液体、流动
- 环境:重力
【解决】
- 杯子:换大杯子(标准答案之一,虽然我不认同);倒入两个杯子;倒完 100mL 后等蒸发,然后再倒
- 水:冻成冰
- 环境:在太空/失重状态下 “倒” 入
【总-分】关系示意:
如何将 200mL 的水倒入 100mL 的空杯?系统思考或许更能帮助我们更加完善地解决这一问题【问题二】曲别针都能有什么用?
【问题】
- 曲别针有何用途
【原因】
-
实际用途
-
弹性
-
硬度
-
长度
-
颜色
-
可弯曲
-
……
-
心理用途
-
好看,好玩
-
礼物等特殊含义
-
……
【解决】
(略,可自行列出。如弹性可夹取文件、装订纸张、当做书签等;硬度可作为武器、可捅各种重启按钮、可扎针、可穿孔、可作尺子……)
表达有力:【总分总】结构
很多人说话抓不住重点,并对此十分困扰。其实,只要学会了【总分总】结构(没错就是从语文课从小学讲到高中讲了 12 年的那个最经典的结构),一定能大大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不过单纯的【总分总】太过概括,以下介绍两个西方的叙事套路。
【套路一】BPA:背景、问题、行动(解决方案)
案例如下:
(B)亲爱的领导,在昨天公司举行的清洁检查中我们的清节评分不及格,(P)原因是我们清洁质量不达标与现场布置不达标。
- (A1)(A1B)清洁质量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
- (A1P1)第一,行政科给我们的情节工具不适用,打扫效果不好;
- (A1P2)第二,我们做情节的人手不够,时间来不及。
- (A2)(A2B)现场布置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
- (A2P)有棵树搬不动,影响了现场美观得分
如此层层递进,如树形结构,即使在语言细节上还有不少改进余地,也能保证汇报时能说清楚情况。
【套路二】AIDA:注意、兴趣、渴望、行动
这一套路是广告行业的法宝。具体而言:
- 注意(Attention / Awareness):嗯?
- 兴趣(Interest):嗯……
- 渴望(Desire):嗯!嗯!!嗯!!!
- 行动(Action):买买买买买买!!!
注意力是引子,兴趣是总(单点突破),渴望是分(多点引导),最后的行动还是总(加了个行动指引,让你回归最开始的诉求)。
AIDA 有很多变式,加入了诸如 S(Satisfaction,愉悦)、C(Confidence,自信)等因素,甚至还有个 AISDALS 爱之模型(AISDALSLove model)。
认知地图:按图索骥,先主后次
其实 先总后分 这一思想实在是太常见了,常见到我们平时都经常忽略它:
-
如果你要从北京房山到香港北区,那你首先要解决的一定是如何从北京到香港,然后再考虑是打车还是坐地铁去机场的问题——百度地图也是这么干的;
-
如果你来过北京,定位某地时最简单的方式是说 “东/西/南/北 某 环”,比如西二环、北五环、南三环北侧、东四环北段,然后再考虑具体地名,这样你肯定能大致知道它在哪儿;
-
如果你观察过理发师是如何剪头发的,你会发现他们首先先剪出大概的形状,然后再逐步修饰细节,这样才不会走形严重;
-
如果你画过几笔,或者写字欠佳,那你一定知道初学者最难学会的是 像,原因是过分钻入了细节(分)——比如衣服的褶皱,比如笔画的轻重锋芒,而忽略了整体(总)——比如结构;(可以参考这个回答,介绍了绘画者整体思维的问题;答案本身也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
-
如果你学过程序设计,哪怕是大学计算机基础那种课,那你一定听说过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这句铁律,它是说设计程序时要先从功能上设计,再考虑这一功能的实现;
-
如果你学工科,学过电路,那你一定知道一个叫做 小信号分析(也有叫小波分析) 的方法,它是说要先确定(直流)静态工作点——大概是 x~1x 伏,然后再根据这一点,求解各点的微小变化(交流)——这大概是 0.0x~0.00x 伏的级别;
-
…………………………
实质上,这也是我们认知时的方式:我们往往需要首先搭建一个框架,之后再向其中逐步添加内容。
如果再延伸一些,还可以管它叫整体细想、抓大放小、先解决主要矛盾……
不过,最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先总后分】,然后结合自己的感悟,逐步调整,灵活变通——这个过程,也是对自己【先总后分】的治理。
HOW:五个步骤,用结构思考力解决问题
结构分类
依直观程度分类(原作者角度)
作者(依直观程度)将结构化思考的成果分成了三个层次,由低到高即树、表、图。
结构化的三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树、表、图
划分方式很好理解:
-
对于原本纷乱、反复的问题,树 至少能帮我们理清主次、层级的关系,随后(如果可能)还可大致确定下同层级内容之间的先后顺序。
-
对于 表 是二维结构,对每一信息元素/展示内容都可以两个角度进行描述,较 树 而言更加客观细致,也可容易被大脑接受、理解。
-
图 则彻底抛开了之前 树 的主丛、表 的交叉(复式分类)的限制,可借助多种表现手法,更加清晰、明了地标明各内容之间的关系。
修改角度
不过,我不喜欢这么分。(仿照数据结构,)我管它叫线性、半线性、非线性。
线性
从逻辑上来讲,线性的特点是 内容之间的顺序相邻。
- 序列(Sequence):有特定顺序,如按时间顺序、优先级、抽象层次依次排列;
- 散列 / 列表 / 清单(List):无特定顺序,如分析的角度、城市分布、部门或人员介绍等。
专门区分序列和散列的意义在于:序列因为含有逻辑,即使是文字也容易被人接受;而散列因其逻辑顺序并不明显,故需要着重说明或进行改写,才能使其易懂。
很多报告中,即使所述内容本没有序,报告者仍强行使用 “第一点”、“第二点” 来组织逻辑,似乎很有条理,但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相比于其他结构,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将散列改写为其他逻辑结构,既帮助自己深刻理解,也可使表达更为清晰明了。
半线性
- 树(Tree)
- 一般树 / 分类树
- 鱼骨图(Bone) / 分析树
- 时序图(Sequence Diagram)
- 泳道图(Swim Lane)
非线性
- 集合(Set)
- 图表(Table)
- 图形(Diagram)
应用步骤
应用结构化思考的五个步骤,分别是:明确理念,确定主题,分清层次,选择顺序,形象表达注意:时间原因,原作者未解说此部分内容。以下所有文字(至 脑补完毕 处为止)皆为脑补填充,不保证正确,也不保证与原作者思想完全相同。
应用过程包含了三个层级、五个步骤。
- 第一个层级,是明确基本的核心理念,对应第 1 步 明确理念打基础;
- 第二个层级,是从目标出发构建一个树形结构,对应第 2~4 步 基于目标定主题、纵向结构分层次 和 横向结构选顺序;
- 第三个层级,是在演示的时候如何通过表和图的方式进行呈现,对应第 5 步 形象表达做演示。
五个步骤分别是:
-
明确理念打基础:首先列写出全部内容,并大致分类,以便后续整理;
-
基于目标定主题:确定目标(中心思想)后,设定主题(主要内容),随后给出引言,提领全篇;
-
纵向结构分层次:将内容先大致分层,确定主从关系。分层方式有二:
- 【自底向上】:对已有内容逐步总结形成框架,可类比上述 自发式 思考结构;
- 【自顶向下】:通过已有框架(/ 套路 / 线索)逐步填充适当内容,可类比上述 借鉴式 思考结构;
这一步骤至关重要。良好的划分可以让我我们在每一细分内专注思考而无须顾虑其他内容,这有助于高效深入地解决问题。反之,不合理的划分则会让我们经常 “左顾右盼”,最后言不着意;也容易被无尽的细节掩埋,终将导致思考不清。
- 横向结构选顺序:对每一 主 题统领下的内容,进行排序。作者给出了两种方式实现这一点:
- 【演绎结构】:这一顺序来自于 演绎推理,是说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 “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
- 【归纳结构】:这一顺序来自于 归纳推理,是说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过程。
作者说是结构,其实应该是 顺序。这一过程,本质上其实是一个 序列化 的过程:你需要对多条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排列,这个逻辑可以是先一般再特殊逐条应用,也可以是先现象再本质由表及里。注意到这些都是 逻辑顺序。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试试学学已经十分成熟的 十二种逻辑顺序(其中一半是另一半反过来,所以重点学 6 种就好)。
或者,干脆重新学学 说明文。看看它的体系你就会后悔当初学语文的时候为啥没好好学说明文的:
-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以及其倒序)、空间顺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时间顺序(通常是顺叙,鲜有倒叙);
- 【说明结构】:总分式(【总-分】、【总-分-总】、【分-总】)、递进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并列式(不推荐,总要有序,以便串联零散的内容);
- 【说明方法】: 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画图表、作比较、摹状貌、分类别、列数字(有些资料还单独提出了 引用 和 诠释 两种说明方法,但这与前述有所重叠,故不做等同处理);
- 【开头四式】:(略)
- 【结尾九法】:(略)
- 形象表达做演示:终于,自己想明白了之后,要给别人表达演示了。卖点包装保证不会枯燥乏味,形象表达确保通俗易懂,这就能确保你完成一份 80 分的展示(剩下的 20 分,看天)。
案例简介
时间问题,老师没有具体讲这点。直接上图。
逐步修改:散列→分类树→时序图→图
这一案例中,通过借助结构思考力,逐步修改了毫无逻辑的大量内容,使其有序、易读、易于理解和记忆。
散列
与顾客拉近距离的技巧-原稿结构思考的第一步,是 明确理念打基础。
原稿中首先确定目标是 “与顾客拉近距离”。随后,直接(快速地)列出了毫无顺序的 9 条内容,可以认为这是线性结构中的散列 / 列表 / 清单(List)。
与顾客拉近距离的技巧-修改稿分类树
结构思考的第二步,是 基于目标定主题。
确定目标是 “与顾客拉近距离” 后,设定主题为 “方式和技巧”。
结构思考的第三步,是 纵向结构分层次。
比如,通过归纳,发现可以将服务人员的行为分为表情、动作、言语三方面。随后,借助此框架将对应的内容填充进去,构成基本的主从关系。
结构思考的第四步,是 横向结构选顺序。
这一案例中,发现每一层次的内容中并无太明显的顺序(这反而证明了形象表达的重要性),故直接调至下一步形象表达。
至此,无序的九条内容已经分类完毕,并拥有了基本的层次结构。但这样的内容太过抽象,含义不明,需展示者进行大量的解释。为此,我们还需对其进行形象表达,以便我们的表达更为清晰明了。
结构思考的第五步,是 形象表达做演示。
时序图
所谓的 “表”,其本质是 在二维空间上,通过两个维度,分析特定内容。如果将一个维度作为时间,另一维度作为项目,则它就是 时序图。
与案例中的表唯一不同的是:时序图通常将横向作为时间轴,自左向右为时间流逝顺序;而案例分析给出的表中,将纵向作为时间顺序,自上向下依次为迎客、接客、送客(图中有误,尊重作者,未作修改)。其优劣之处,不做详述,读者可自行分析。
图
最终,作者尝试将全部内容分为 “内功” 和 “技巧” 两个部分,对每一部分依次划分,并通过对线、框等图形元素的运用,进行了适当的引导和区隔。
不过在我看来,这仍然欠缺整体上的逻辑。具体修改方式,可另作讨论。读者若有更多兴趣,可参考 信息图(Infographic) 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多叙述。
脑补完毕。
欣赏案例
案例一 案例二 马云战略导图 内部资料打包下载:回复【马云】,立即获得其他 30 多位企业家亲手绘制的结构图IF:无处不结构
以思考为中心,结构思考力至少可以在这三方面有特别重要的拓展应用:
-
商务呈现:PPT设计制作、商务演讲、TTT(Training the Trainer,内训中的经典课程,以培养企业讲师为目标)
-
问题分析:界定问题、寻找原因、如何实施等
-
管理:
-
个人管理:事务(比如经典的 四象限法)、日程、个人素养、知识管理
-
多人管理:对他人的任务分配、关系协调等,随着管理岗位的提高要求会越高
结构思考力其实是无处不在、随处可见的。比如在生活当中我们无时无刻都会涉及到分类,如家里的衣物、办公桌的物品等等。比如问一下你的电脑里的文件夹是按照什么分类的,有的人可能会分的很清楚,有的人可能只有靠搜索才能找到,这也是结构化的一个体现。
但无论如何,结构思考力的核心仍是 “思考”。《学会独立思考》作者 @秋叶 大叔在书中曾讲过一个 【人-事-物-势】 的思考框架,或可一看。一篇有关 如何学会独立思考 的文章也可参考(其实是 【内训 55】 的内容)。
笔记最后,依例 100 字总结全文:
附记:@李忠秋 老师微信号,海量资源免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