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活法”
人生之“活法”——稻盛和夫《活法》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在哪里?
你是否也会经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大而空泛,也没有统一的答案,也没有标准的解题思路,可能这才是最折磨人的吧!
我经常想这样的问题,在一件事情做不下去的时候,就想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或者某一件事做的比较好,意义又是什么?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是的,我到现在都不知道答案,修行尚浅,哪里能参透得了这么高深的道义。稻盛在书中给出了八字真言:提升心性,磨练灵魂。
稻盛说:“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何来到这世上?’,我会毫不含糊的回答: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
不得不说,通读本书之后的感觉是:稻盛老先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是一个拥有崇高利他精神的人。
人生第一法则: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
不管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总得为了活着而不断工作,精进的工作。关于“精进”,书说:就是拼命努力,心无旁骛,埋头眼前的工作。正如“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则。佛教里有“思念造业”的说法,所谓“业”就是“因”,是现象产生的原因。大多数人的人生就是他自己常在心中描绘的那种情况。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他思维的产物,许多成功哲学都这么强调。“心不唤物,物不至”只有自己内心渴望的事情,才能将它呼唤到可能实现的射程之内。“心不想,事不成。”,要想到什么程度呢?睡也想,醒也想,持续强烈的愿望最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须得这么想”,要拥有“非同寻常的,强烈的愿望”。
人生是随人的心态的变化而变化。就比如在我们的心中有吸引灾难的磁石,我们生病是因为我们有一颗吸引病菌的脆弱的心。心理学管这种说法叫自我实现预言。
思想是画卷,人生是画布,人的思想不同,人生的画卷也不同,改变你的心态,你的人生的色彩也可以绚烂夺目。
稻盛先生说:锲而不舍干到底,结果只能是成功。
他说,工作现场有神灵。这句话我印象非常的深刻,每每在工作时,也常常用这句话监督自己。如果工作中有什么问题,答案永远在现场。但是想要从现场获得答案,首先从心情上说,必须对工作有不亚于任何人的热情,有解决问题的深切期待。同时,必须亲临现场,用真诚的目光仔细地观察现场,用眼睛去凝视,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贴近,这时我们才可能听到产品发出的声音,找到解决的办法。正所谓“物应心愿”。
人生就是判断的积累,就是决策的连续。
人生经营的原理原则,以单纯为好。我们往往有一种倾向,就是将事物考虑得过于复杂,但是事物的本质其实极为单纯。乍看很复杂的事物,不过是若干简单事物的组合。做事中秉持着:不是把自己利益、而是把他人利益放在首位。好的道理,仅是知道不行,贯彻落实才有意义。
“每一天都极度认真。”—— 这句话非常简单,却是人生最重要的原理原则。
稻盛说:不在现场流汗,什么也学不到。
“体验重于知识”,这一条也是人生重要的原理原则,换句话说,“知”未必等于“会”,千万不要以为只要“知”就“会”了。不过好今天这一天,就没有明天。也不必为将来莫名焦虑,只要认真过好今天这一天,自然就能看清明天。这样的日复一日,五年、十年以后,就会结出巨大的果实。
在这个过程中,“喜欢”就是最大的动力。实际上,缺乏对工作的热爱,就不可能取得卓越的成果。无论哪个领域的成功人士都喜爱甚至迷恋自己的工作。可以说,彻底地喜欢自己的工作是通过工作丰富自己人生的唯一的办法。如果现在还不那么热爱,姑且一心不乱,拼命投入工作再说,在这个过程中,痛苦会生出喜悦。
“德高者升官位,功多者厚俸禄”——西乡隆盛
可能稻盛先生厉害之处就在于,一边经营生意一边体悟人生。他说:死亡时的灵魂比出生时略有进步,就是心灵稍经磨练的状态。抑制自我放纵的情感,让心灵宁静,让关爱之心萌芽,让利他之心滋长,哪怕是一点点,让我们与生俱来的灵魂向美好的方向变化,这就是我们人生的目的。诚然,相对于浩瀚宇宙的历史长河,我们的人生不过是一闪而过。但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稍纵即逝的人生中,我们的灵魂在终结时的价值必须高于降生时的价值,这才是我们生存的意义和目的。进一步说,朝这个方向努力的过程本身就体现了人的高贵,就揭示了人的本质。
劳动的喜悦也是人世最大的喜悦。
“利他”之心,在佛教就是“与人为善”的慈悲心,在基督教就是爱 。
稻盛在培训新员工时说:“你们从小到大一直受父母以及社会上许多人的帮助照顾,从现在开始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应该轮到你们反过来回报社会了。如果还一味要别人关照,那不行。从受人帮助到帮助别人立场需要180度大转弯。”
利润只是受委托临时保管,最终需要贡献于社会。
“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暗应长”。神佛或宇宙的意志并不是要爱已经成就了某种事业的人,而是爱努力想要去达成某种事业的人。想要达成却没有达到,反省自己的不足,从明天开始依然坚韧不拔,朝想要达成的目标继续努力,这样的人才能获得拯救。
“只要活着辛苦,委屈乃是必然。灾难来临不可消沉,要高兴才对,灾难能把长期以来依附在灵魂上的业障消除。”——寺里主持说。
书读完了,且让思考慢慢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