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大自然的语言》

2023-03-08  本文已影响0人  一身书生气

今天上午,听了一节语文课,讲的是《大自然的语言》其优点体现在:

1.从老师层面上看,教师有较强的利用课本资源能力,如抓主单元导读提示设定课堂目标;充分利用课后题设计教学思路,突出学生笔记训练。教师要留意课堂细节的处理。

2.从学生层面看学生课堂笔记记录比较完整。教师要突出学生具体训练,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几点思考和建议:

1.如何把单篇课文上出大单元大任务的特点,用课文教语文而不是就课文教课文。

2.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学内容安排没有条理性,没有做好取舍。对语文而言,教学内容的选择很重要。这节课最终要交给学生什么?可以是抓关键句提取信息的能力,或者理清逻辑顺序等。教学内容的取舍,学生的出发点、落脚点没有搞明白。课堂给人的感觉是始终在赶课。教师要明白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课下解决就是做梦。

3.如何把课文的问题、话题,巧妙变为学习任务?话题和任务的根本区别在于任务要有具体的完成过程和目标设置,而问题只是把知识零碎问题抛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能很好的训练学生语文素养。如活动一自读课文,抓关键句梳理文意。怎么抓关键句,什么具关键句?用什么方法理顺文意?没有设计。变为学生任务就是:提取信息,重新拟定标题,验证你读懂了课文。具体任务要求:请你再次阅读课文,勾画文中关键语句(概念性的语句、过渡性的语句、总领、总结行的语句)给课文换个题目,并比较原题的好处,来印证你读懂了课文的内容。

4.应试方法的归纳,是直接讲方法效果好,还是通过学生参与任务活动提炼总结,再训练效果更好?

5.语文课课堂没有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就没有了语文的味道。

我的设计思路:

任务一,语言积累,巧运用

文中雅词的分类积累训练,如按季节分类、按疑难字次分类、四字短语并运用组话。

任务二, 提取信息,换标题

学生任务:请你再次阅读课文,勾画文中关键语句(概念性的语句、过渡性的语句、总领总结行的语句)给课文换个题目,并比较原题的好处,来印证你读懂了课文的内容。

任务三, 筛选信息,理顺序。

学生任务:本文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说明顺序运用得当,请你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局部或者整体入手,来阐释本文的逻辑顺序。

第二课时

任务一 分析方法

学生任务:结合具体句子,品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方法:批注点评。

任务二 品味语言

学生任务:1.精段品析的方法。品析第一自然段,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并背诵本段。

2.结合具体句子,品析批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任务三、类文阅读。

学生任务:对比阅读,落实说明文的具体考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