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十一章
今天读《大学》第11章的第一节,这一节主要讲的是平天下的道理。平天下就要治其国。欲治其国,就要讲究絜矩之道。
絜矩之道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推己及人,恕已接物的做人做事原则。也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
《大学》这一章节里讲道:“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
就是说,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也会跟着孝敬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兄长,在下位的人就会兄弟和睦,相敬相爱。在上位的人,体恤孤幼的人,人民也不会背弃这一道理。
这也是一种絜矩之道。无论是领导还是家长,都要身先士卒地做出表率,你对别人付出的是爱,是尊敬,也会收获同样的爱和尊敬。
一个家庭,父母对长者和孩子是什么样的态度,孩子会跟着你做成什么样,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正如《大学》里所说,所恶于前,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就是说,处在上位的人,某种作为被我所厌恶,就不用这种方法去对待下位的人;凡是处于下位的人地某种作为为我所厌恶。就不用这种方法对待上位的人;厌恶前面人的作为,就不用这种做法去对待后边的人;厌恶后边人的某种做法,就不用这种做法去对待前面的人;厌恶左边的人在某种做法,就不用这种方法去对待左边的人;厌恶左边的人的某种做法,就不用这种方法去对待右边的人。
这就是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喜欢的一些行为习惯和言语,就不要用这样的方法去对待别人。
《大学》一书,在古代也是科举考试重要的一个科目。读到这里,我在想古代的选拔人才,考试范畴,竟有这种做人做事的道理。通过这样选拔人才,人的品质和修养必点达到一个新层面,选拔人才,注重人的品德和修养。
传统文化重在修养品性,而现代教育重在知识性。可见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教育的内容大不一样。那么就造成了选拔人才时,考试内容的相差很大。
两种文化各有千秋,两种考试制度各有利弊。古代文化制度注重修养品德,但缺乏优秀的知识人才,来推动社会的发展。新时代的考试和选拔,注重知识性人才才选拔,才有了当今社会的飞跃发展。
如果将这两种文化精萃结合起来,岂不是更完美?